一位读者:“我最厌恶包办婚姻,那是封建思想的遗留。以前我就告诉父母,敢给我弄包办婚姻,我就让他们丧女。”
有些人看到这样的观点,或许会说“父母也是为你好”。而事实上,如今很多人口中的“我是为你好”,都不是发自内心,或者没动过脑子,只是张嘴就说,从来没有认真思考过怎样才是真的为一个人好。
真的为一个人好,首先应该尊重对方自己的想法。别人想往左走,你非让他往右走,还用自己的标准告诉他往右走才是正途。你认为你说得没错,但如果对方不认同,他就会认为你在强人所难。
还有一种说法是:“父母是过来人,对婚姻的理解肯定比子女要深刻,所以听父母的建议没有错。”
我实在不敢苟同这种观点,因为对婚姻的理解是否深刻,并非完全取决于年龄。有的人虽然一大把年纪了,但思想守旧,不懂尊重,一意孤行,唯我独尊,这样的人对婚姻绝不可能有深刻的理解。
下面这位读者之所以越来越坚定走自己的路,是因为她尝到了甜头,她对待婚姻的态度,或许其他人效仿不来,但却值得参考,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东林老师,您好:
最近我看网上有很多人分享“相亲成功的经历”,我看了几个,觉得挺好,因为他们都有自己的想法,虽然走的是相亲这条路,但却是双向奔赴,是男女双方双向自由选择,没有其他人掺和,我觉得这样的婚姻才有幸福的可能。
就算别人说我矫请,说我不孝,我也依然会坚定自己的想法。结婚这种事真的应该宁缺毋滥,如果我在这方面没有觉醒倒也罢了,我既然已经觉醒了,凭什么要让别人左右我的人生,哪怕是我父母,也不该按照他们的观念掺和我的婚姻。
道理虽然很简单,但这条路并不是那么好走,因为人新中都有弱点,有些人虽然想有主见,虽然想坚持自己的想法,但因为给他们施压的人是他们的父母或长辈,渐渐地,他们就妥协了。
我没有妥协,是因为我能判断出别人给我的建议对我不利,他们根本就没有想过我嫁给什么样的人才会幸福,只是胡乱让我找个人嫁掉,好像只要我嫁出去了就会幸福一样。如果我走了他们安排的这条路,十有八九不会幸福。
我虽然不排斥相亲,但我不会盲目接受父母选中的对象,更不会接受媒婆的撮合,我只会按照自己的婚恋观去判断对错,是否合得来,我自己心里有数。
这种“宁缺毋滥”的婚恋观,除了在选择婚姻时会用到,在婚后的生活中也不能丢,因为婚后会面对婆家人,他们依然有可能按他们的要求指使你做事。
比如我婆婆,有一天突然跟我说:“小叔没钱还房贷,你替他还,反正你有钱!”说得那么理直气壮,明显是认为我有义务替她小儿子还钱,而且根本不管什么“救急不救穷”,完全是把我当摇钱树看待。
我当然不会对她客气,当然会说“穷疯了别找我”,否则如果我妥协,他们贷了多少年,我就要还多少年,钱多钱少对我来说虽然不重要,但这不是钱的事,而是态度和原则方面的问题,不该我承担的压力,我凭什么要揽在自己身上?
所谓“宁缺毋滥”,就是不要在婆家做滥好人,宁愿跟他们撇清关系,也不要自找麻烦。现在的我,越来越坚定这个原则:如果结了婚不能越过越好,不结也罢!婚姻应该是女人获得幸福的跳板,不该是负担,您觉得呢?
东林夕亭请感建议:
我觉得她最后一句话说得特别好,婚姻应该是跳板,结了婚之后,生活应该比没结婚时过得更好,才有意义。反之,婚姻是负担,结了婚之后,生活还不如没结婚的时候,就没有意义。
这个道理就跟找工作一样,你需要考虑报酬和前途,否则让你白干活,不给钱,还没办法让你变得更优秀,你肯定不会选择。
每个人都应该把这个道理加进自己的婚恋观当中,别人怎么说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自己判断出的结果是什么,只有你自己认为值得嫁的人,才真正值得嫁。否则你不愿嫁,却因为父母或长辈的怂恿而嫁了,不可能过得幸福。
另外,那个女人对“宁缺毋滥”的解读也很到位。
选择婚姻时,如果暂时没遇到让你满意的人,不要着急随便找个人嫁,而应该随缘。随缘的意思不是让你躺平啥也不干,而是在经营自己的同时随缘,只要你不差,就不会缺缘分。
结婚以后,虽说婚姻是两个人的事,但双方都有家庭和圈子,免不了会有各种人际关系。此时,依然要坚守“宁缺毋滥”的原则,没必要继续交往的人,趁早不来往就好,只留一些高质量的社交,生活才会呈现出良新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