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时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只是觉得海轮·凯勒很坚强,从未想过以后的生活中,自己也会经历类似的困苦。
一路走到今天再回头去看这本书,感触颇深,人到中年的人看这本书应该都会有感触,虽然我们没有像她一样变成盲聋人,但对挫折的感受,对生活的失望,请绪的不稳定等等状态,跟她曾经的感受没啥区别。
变成盲聋人之后的她,感觉现实生活中没有爱,她只希望能够重获光明,直到后来遇到了莎莉文老师,在她的引导下,海轮才对生活重新充满了希望,感受到了身边无处不在的爱。
其实,每个人的人生都会经历这样的过程,都曾失落失望失去所有方向,虽然不盲不聋,但是前途的渺茫,看不到希望,跟生活在一个无光无SE无味无声的世界中没区别,就好像梦到自己堕入了一个绝对安静又绝对黑暗的深渊中一样,没有着力点,没有可以抓住的稻草。人生的意义之一,就是想办法摆TUO这种困境。
戴尔·卡耐基说,医院里有一半以上的病人都是心理上有问题的人,他们的身体机能并没有什么异常,只是经神上被“积累的昨天和令人担忧的明天”一起压垮了。其实这些人只需要牢记这句话:“不要为明天忧虑。”他们就一定能快乐地走在街上,过幸福的生活了。
他在《人新的优点》中引述一位军医的话,也很有道理:“生活就像一个沙漏,漏斗里装满了沙粒,除非把沙漏弄坏,否则沙粒不可能一下子都漏下去。任何沙漏一样,我们需要在一天内完成许多工作,但我们每次只能做一件,就像沙漏只允许沙粒有序、限量地通过一样。我们要学会让事请像沙粒一样缓慢而均匀地通过,否则我们的身体和经神就会被损害。”
明白了这些道理,就可以在前文中提到的那种困境中看到光明,因为我们并不是完全堕入了安静又黑暗的深渊,我们手上有很多事可以做,别想着一下子全做完,一次只做一件事,我们就不会那么忧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