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把芋叶称为“奇迹”看,当初汪曾祺见到芋叶伞柄时,肯定大吃一惊,深感震撼。由此我想到更遥远的事请。公元1097年,苏东坡以琼州别驾的虚衔贬昌化军(今儋州市中和镇)安置,生活之苦难,更超过黄、惠二州。东坡父子无室可居,处境十分凄凉,当地百姓见状,十分同请,得知苏东坡在桄榔林中建房时,大家一起动手搭茅屋,仅一个月时间,三间茅屋落成,尽管周围荒芜,蚊蚁滋生,环境恶劣,但诗人总算有了自己的家。由于茅屋处在“竹身青叶海棠枝”的热带乔木桄榔林中,东坡自命为“桄榔庵”。父子二人在庵中“食芋饮水,著书以为乐”。遥想当年,苏氏父子谪居的桄榔林中,应该有芋头种植,芋叶招展。
说起来,苏东坡食芋,应该从广东惠州时期就开始了。苏东坡有一篇《记惠州土芋》的小文,记载绍圣三年(1096)除夕的前两日,他与一个叫吴远游的朋友夜聊甚晚,肚中饥饿。一番搜刮下来,发现家中还有一些芋头。吴远游将芋头去皮,用湿纸包裹,再在火上烘烤。苏轼吃起来感觉甘甜清香,口感软糯细腻,于是写文记录吴远游的做法。苏东坡提出“惠州富此物,然人食者不免瘴”,“此非芋之罪也”,他这篇小文推荐的吴远游创意煨芋头法,让惠州人找到了芋头的正确打开方式,告别了“和皮水煮”这种单调的烹饪方式,从此芋头糕、芋头粄、炸芋头等成为惠州的特SE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