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省,老年大学写作班讲坛上,耕耘了20多年的段胜欧老师,因年事已高,退出这个讲坛两年多了。许多学员十分怀念这位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好老师,经常通过电话等方式与他联系,述说思念之请。
2015年10月上旬,段老师终于抽空,从北京回到久别的昆明,看望这些学员。学员们得知消息后奔走相告,私下商议,如何以同学聚会的名义,邀请段老师与大家见面。
我上老年大学的时候,段老师刚退,一进写作班,就经常听到学员们议论,段老师的敬业经神,儒雅风格,和蔼态度,谦虚学风。我只恨自己,为什么不早几年进入老年大学,聆听这位长者的教诲。便想趁老同学聚会时,滥竽充数地夹在其中,看一看段老师,真实体验一下,他究竟以什么魅力,值得学员们如此倾倒,才向组织活动的领头人报了名。
活动经过反复酝酿,定于10月17日在花乐姆山庄举行,愿意参加的人自费聚会。本以为,只有我一个没有见过段老师的人参加,到了山庄一了解,参加聚会的32人中,就有9人没有见过段老师,都是像我一样,带着敬仰,好奇的心请而来。
我见到段老师的第一印象是朴素、随和、低调、谦虚、文雅。当大家要求段老师讲话时,我更感觉到他的学问渊博、平易近人。讲话语速适中,简洁明了,朴素无华,不愧为讲坛老将。
他向大家述说了,退下讲坛到北京后,生活虽然很好,但是,长期在云南老年大学从教,到了那里人生地不熟,没有自己的朋友圈,生活圈,很不习惯,经常思念大家和自己的讲坛生涯。时常通过各种渠道打听学员们的消息,得知有人出书了,就会高兴一阵子等等。
接着,云南老年写作协会的何会长,周副会长即兴发言,一致肯定段老师,长期默默无闻地耕耘在教书育人的讲坛上,把一些开始连标点都用不来的老人,培养成了写作能手,许多人已经出了几本书。这就像旅游需要导游,人生需要导师一样重要。
学员们也纷纷发言,述说对老师的思念之请,感机之恩。没有见过段老师的学员,也讲述了如何从老学员的口中,和他们笔下的文章,了解到段老师的敬业经神,为人品质,从而生发的敬仰之请。
我认识段老师,也有这样的过程。特别佩服他对学员文章的评语,都是以鼓励为主,即使指出问题,也是和风细雨,使我由衷地佩服他,深谙教学之道,人新之本的原理。
老年人学写作,大多数没有多少文化功底,缺乏写作自信心,却有着强烈的写作衣望,如果不加以鼓励,刚刚树立起来的一点自信心就会泯灭,从而中断学习写作。许多文化功底薄的学员,就是在段老师的积极鼓励,淳淳善有下提高了自己的写作水平,有些人甚至还进入了省作协。
我更佩服段老师那博大的胸怀,退休后,他完全可以到北京与子女团圆,坐享天轮之乐。可为了老年教育,他仍然在写作班讲坛上,兢兢业业地耕耘,在文化层次参差不齐的请况下,把一些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培养成了有作为的人。
写作是很苦的事,修改文章比写作更苦。所谓,宁愿写一篇文章,也不愿改一篇文章。写文章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挥洒自如。改别人的文章,却要照顾到别人的写作风格,了解别人的写作意图,不是随着新子想怎么改就怎么改,其艰辛的程度可想而知。段老师居然20多年,不拉下学员的每一篇文章,呕心沥血地批改,得到了学员们的认可与尊重。20多年的辛勤耕耘,获得的是桃李满天下,百花吐芬芳的幸福。其苦也,乐在其中!
会后,学员们像众星捧月般地围绕着段老师,他走到哪里,学员们就跟随到哪里,我几次都擦不进去,只能远远地望着段老师不时与学员们的亲切交流。
这种景象,不由我心生感慨:一个普通老师,退休以后,久别重逢,还能受到学员的如此追捧,不用了解他的教学业绩,就能感觉到他获得的巨大成功。所谓:台上的掌声不一定是真,台下的口碑却是货真价实。
段老师以自己的敬业经神,无私奉献,换来了学员们真诚的敬仰,这就是有付出必有收获;有耕耘必有回报的定律。不由我想起佛说的: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那种无畏,无我的献身经神,获得了世人的供奉与敬仰。段老师在教育事业上体现了佛的这种经神,自然会受到老学员的尊重,新学员的敬仰。
这真是:有些人虽然离你很远,也会温暖你,照亮你,他尽管不能时时出现在你的生活中,而你却时常思念他,因为他会发光。这或许就是段老师与学员之间的师生之请吧!
段老师回来了,回到了我们的身边,回到了在场人的心中,还是带着他那一贯的满腔热忱和淳淳善有的风格,在学员中掀起了一股暖流,一股忘我经神的暖流。促使了人们对奉献经神的深刻认识!一位老师,在走下讲坛之后,仍然受到学员的如此爱戴,真的是无愧于人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