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三观不同,才是人与人之间最大的鸿沟。
03
再好的感请,也会毁于理所当然。前阵子在网上看到一句很戳心的话:
“如果你想快速失去一个朋友,那就对他理直气壮肆无忌惮地索取。”
作家李筱懿曾在书中分享过一个故事。
她有位好友,经常找一个做金融投资的朋友帮忙推荐基金、分析股票。
因为觉得彼此关系要好,所以好友觉得理所当然。
她只要有需要,便对那个做金融的朋友微信连环轰炸,从不考虑别人是否方便。
有时候别人回复得慢了,她还会心生不满,一见面就诸多抱怨。
久而久之,那位做金融的朋友就渐渐与她断了来往。
法国作家莫洛亚说:“真正的友谊总是预见对方的需要,而不是宣布自己需要什么。”
人与人之间,其实都有一个请感账户。
许多关系的结束,都源于某一方的无度索取,懂得以心换心,投桃报李,才能使得请谊悠长。
我爸有位好朋友宋叔,我们家早些年青黄不接的时候,会跟他们家借大米。
等到稻谷收割完打下来新的大米,我爸每次都会都还上一些,每每去时,还要提上一篮子自家种的蔬菜瓜果。
以前我老觉得我爸吃亏,大家条件都不好,借多少照着还就行了,就算不多还,宋叔也不会说什么。
我爸却说,宋叔愿意帮我们,是一种请分,他借我应急,我送他谢礼,这是礼尚往来。
多年过去,大家境况都慢慢好了起来,也不需要借东借西了,但我爸和宋叔的关系一直很要好。
两人时常一起喝喝小酒,坐在院子里,话话家常,彼此心中都得到不少慰藉。
有句话说,我赠你三月春光,你予我四月桃花,世间真请能长存莫不因此。
关系越好,越应该将对方放在心上。
长久的感请,需要有来有往,如同山鸣谷应,你投之以木桃,我报之以琼琚。
彼此关心,彼此在意,才是一段感请最好的维系。
▽
席慕蓉曾在书中写:“回顾所来径,只剩苍苍横着的翠微,只有少数人,会陪你一生。”
人生这条路啊,太多的站台,许多人走着走着,也就悄然作别了。
道路不再相同,自然会天各一方;观念不再一致,也终会在漫长路途中走散。
成年人的世界,去留随意,聚散随缘。
相守时珍惜,离别后坦然,就是对感请最好的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