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妈妈的都有过这样的体会,看到孩子生病,就恨不得自己替孩子受罪。
而住在河南郑州国棉一厂家属院的母亲彭外妹,却将自己的儿子关在一个铁笼子里。
这个铁笼子高1.7米,长1.5米,宽只有不到1米。
整整45年,儿子彭伟庆吃喝拉撒全在这个狭窄的空间里。
当记者采访彭外妹时,她却说:“没养好儿子,我是个罪人。”
既然愿意照顾儿子,为何又把儿子关进笼子?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被亲生母亲关进笼子
彭伟庆第一次被关进笼子,是在10多岁的时候。
10多岁的彭伟庆不仅走路一高一低,有时候甚至还会突然摔倒,全身抽搐。随着彭伟庆年龄的增长,他的“脾气”也越来越大,生气的时候,他会把头往墙上撞,还会抓自己的脸。
小小年纪的他,总是伤痕累累。
这还不是最严重的。有一次,彭外妹和丈夫彭经一会儿没看住他,彭伟庆就用水果刀在胳膊上乱划,看着鲜红的血顺着胳膊一滴滴流下来,彭外妹心痛不已,赶紧找来纱布给他包扎。
“实在不行,就把他关起来吧!”彭外妹一边给儿子包扎,一边哭着对丈夫彭经说。
听到妻子的话,彭经轻轻叹了口气,扭头走出了家门。
彭伟庆不是一个正常的孩子。走在路上,他会突然去抢路人手里的东西,很多时候还会“嗷嗷”怪叫,邻居们见了他们一家,就像躲瘟疫一样远远躲开,甚至还有人破口大骂:天天跟傻子住一起,一家人都不正常!
彭外妹和彭经夫妻俩伤心不已!
把儿子关进笼子,这样就不会再伤害别人,也不会再对其他人造成困扰。
关彭伟庆的第一个笼子,是用木头做的。
父亲彭经不知从哪儿买了好多木条,又找了个木匠来家里,做了一个木制的笼子。
笼子做好后,儿子彭伟庆好像知道父母要把他关起来一样,就是不肯进去。
彭外妹一边流泪,一边拿了一块蛋糕,将儿子哄进了笼子,趁他不注意,将笼子门锁住。
刚被关进笼子的彭伟庆有些惊慌,他大声地“嗷嗷”叫着,声音格外凄惨。
夜里,经常有邻居来敲他们家门,态度极其恶劣地表示,不要让他们家里的神经病再叫了,再这样下去,他们就去物业投诉。
彭经又是道歉又是鞠躬,关了门回过头来,看着在笼子里乱喊乱叫的儿子,他举起的手又缓缓落了下来。
谁家的孩子不是宝啊!即使这个孩子不正常,做父母的也舍不得把他丢了、扔了、放弃他。
为了不打扰到邻居,彭经又将家里的窗户全部换成了隔音玻璃。后来,时间长了,彭伟庆不怪叫了。没有自控能力的他开始拿头不停地撞笼子,一晚之间,彭伟庆的头上身上都是包。
有一天晚上,彭经夫妻俩被彭伟庆的惊叫声吓醒,两人慌忙过去查看,他不知怎么弄的,把头卡在了两根柱子之间。
看到这一幕的彭外妹再也受不了了,她要求把儿子放出来。
可是,刚放出来的第一天,彭伟庆就又“闯祸”了。他看到父亲在厨房拿刀切菜,一把夺过菜刀开始在自己身上切。
彭外妹吓得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她慌忙上前阻拦,下手没轻重的彭伟庆伸出一拳,打在了母亲的眼角上。医生说,打得再正一点儿,彭外妹的眼睛很有可能会失明。
无奈之下,他们又将彭伟庆关进了笼子。为了让儿子不再被卡住,彭经又做了一个更结实的笼子。
彭伟庆又开始不停地反抗,他一边“嗷嗷”地叫着,一边用手和脚使劲儿踢打笼子。狂躁症发作的时候,他还会用嘴啃咬笼子,笼子的好几根柱子都被他拽得变了形,他的手上、脚上都已经破了皮,但他丝毫感觉不到疼。
在这样的煎熬下,彭伟庆长到了17岁。
17岁,对一个正常的孩子来说,正是花季一样的年龄。但对彭伟庆来说,他的17岁却更加“野蛮”“血腥”。
彭外妹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去看看儿子。这天早上,她刚睁开眼,就看到儿子嘴里一片血肉模糊,她吓了一跳,走近一看,原来是儿子用牙齿啃咬木制的柱子,不懂得控制力气、也不知道伤痛的他,将一根柱子咬掉了一大块儿,地上散落的木屑里掺着他的血,其中还有两颗牙齿。
彭外妹看得心疼不已,她和丈夫一商量,又为儿子换了第三个笼子。
这个笼子就是前面说的按个铁制的笼子,是彭经专门在市场上让人定做的。
铁笼子做好后,彭外妹为儿子铺了一个床板,上面放着枕头和被子。
其中一侧还有一个可以打开的门,就像那些关狗的笼子一样,这个笼子承载了彭伟庆所有的活动。他吃喝拉撒全在这里,对于他来说,这个笼子就是他的全部世界。
一次,邻居忍不住问彭外妹,他的儿子到底是什么原因才变成这样的,彭外妹说:“都怪我!没有养好儿子。”说完便捂着脸哭了起来。
母亲心中不可言说的伤痛
彭伟庆变成如今这样,是因为一场意外。
彭经是马来西亚华侨,其家族中的大部分人都在马来西亚发展。从小在那边长大的他,却娶了一个广州妻子。
妻子彭外妹一直想念家乡,几经考虑之下,1953年,彭经带着妻子回了老家河南。随后在当时的国棉一厂找到了一份财务的工作,妻子也因为过硬的技术被国棉一厂聘请为技术骨干。
在生彭伟庆之前,彭外妹已经生了3个女儿,本来想着3个女儿也很好的彭外妹,却意外怀孕了。
1964年,彭外妹生了一个大胖小子,家人非常欢喜,特别是彭经。虽然他平时说3个女儿也很好,但如今有了儿子可以继承香火,他每天高兴地嘴都合不拢了。
作为家中唯一的儿子,彭经翻了一星期的汉语字典,才为儿子取了彭伟庆这个名字。
有儿有女,又有稳定的工作,彭经和彭外妹的日子可谓过得十分和美,邻居们从他们家经过时,总能听到传出来的欢声笑语,他们都十分羡慕地说:“这家人真好啊!”
然而,这样的美好从在1966年的9月突然停止了。
9月的一天,2岁的彭伟庆突然发起了高烧,彭经夫妇并没有多在意。他们想起3个女儿小时候发烧时,就用老人说的一个土方,把一段葱白放在锅里煮一会儿,再用纱布包起来来回擦孩子的身体,孩子很快就会退热。
有孩子的家长应该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几个月、两三岁的孩子生病打针吃要的时候,看着特别心疼人。所以这种不打针不吃要又有效果的偏方,得到了很多人的青睐。
彭外妹也用了这样的方法给儿子降温,然而一晚上过去了,儿子不但没退烧,反而越来越严重,甚至开始神志不清。2岁的孩子烧得全身滚烫,小脸通红,时不时喊着妈妈、妈妈。
彭外妹挨到天亮,赶紧和丈夫彭经抱着儿子去了医院,可是,令人遗憾的是,医生宣布孩子过了最佳治疗时间,由于长时间发烧,孩子的大脑引发了炎症,智力可能会受到影响。
彭伟庆的烧虽然退了,但却造成了不可逆的伤害。2岁的他本应该会走路,自从生了这场病之后,彭伟庆没走几步就会一头栽倒在地,头上经常会有大大小小很多包。
自那以后,彭经夫妻俩就带着儿子到处求医问要,几乎跑遍了郑州市所有的医院,积攒的积蓄也在那几年挥霍一空。
那几年,彭经两人将所有经力都放在了儿子一个人身上,看完病回来,彭经负责引导儿子做一些康复训练,彭外妹则给一家人做饭,给儿子清洗衣物。
才30多岁的年龄,彭经和彭外妹就像已经过了七八十年那么久。
他们以为,随着儿子渐渐长大,他的病请就会慢慢好转。
然而,长大后的彭伟庆却成了一个真真正正的智障。
面对儿子突然发病,邻居的投诉,彭经夫妻俩没办法了,才想到了将儿子关进笼子里的办法。
看着在笼子里的儿子,傻傻的、有些落寞的样子,彭外妹会扔些小玩具给他玩儿。但儿子拿到手里,就会像1岁孩童一样,往嘴里塞,口水流得到处都是。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3个女儿也相继嫁人,家里就剩下彭经、彭外妹,和一个智障儿子。
就在彭外妹以为,他们会陪儿子走完这一程时,2002年,彭经却意外大病了一场。
彭外妹要照顾儿子,还要丈夫,每天忙得脚不沾地。为了减轻妻子的负担,彭经自己一个人去了养老院,没想到,只在养老院待了两个月,他就意外去世了。他们夫妻连最后一面就没能见上。
据养老院的工作人员说,彭经临死前,还念着儿子“伟庆”的名字。
从此以后,照顾儿子的重任,就落在了彭外妹一个人身上。
3个女儿有时候会回来帮帮母亲,可是彭伟庆却不让除了母亲之外的任何人接近,姐姐们一靠近,他就开始“嗷嗷”地大叫。
彭外妹不得不从国棉一厂提前退休,专门在家照顾儿子。
不是累赘,是宝贝
彭外妹来不及为丈夫的去世伤痛,就不得不开始担起照顾儿子的担子。
每天早上天还没亮,彭外妹就起床为儿子烧水,擦洗身子,将尿湿的衣裤换下,找干净舒适的衣服为儿子换上,再把到处都是水的地面拖干净。
忙完这些,天已经大亮了,来不及坐下歇歇,彭外妹就开始做饭。
做好饭,她自己顾不上吃一口,就搬着一个小凳子坐在笼子面子,一勺一勺喂儿子吃饭。
看着儿子吃得满嘴都是饭渍,彭外妹会细心为儿子擦干净嘴角。虽然儿子存在智力障碍,但彭外妹对儿子的爱,却从来没有减弱一分。
她看着只有1岁智力的儿子,满眼都是疼惜。有时候,她会抹抹儿子的脸,儿子就一声不吭地低着头,温顺安静地像一只小猫。
嫁得比较近的二姐彭秀荣经常来家里看母亲和弟弟,当姐姐给弟弟喂饭时,彭伟庆就生气地又是跺脚、又是大叫。
眼见这样,彭秀荣就提出为母亲请一个保姆,这样母亲也能稍微歇歇,可彭外妹却说:“别人照顾我不放心,他们打你弟弟咋办?”
女儿无奈,只得任由母亲亲力亲为。
长年累月下来,日夜草劳的彭外妹一身的病,高血压、心脏病、肾病、腰椎劳损等问题一直缠绕着彭外妹。
终于有一次,彭外妹扛不住住进了医院,儿子只得由三个姐姐轮流照顾。但彭伟庆却不让姐姐们喂饭,一看不是母亲喂饭,彭伟庆就大喊大叫,还会喷饭、抢勺子,每次都要折腾两个多小时才结束。
彭外妹伤感地说:“他是我的儿子,我得管他。可万一有一天我走了,他可该怎么办?”
女儿安慰母亲,她们会照顾弟弟,但彭外妹却说,她们都已经成家,不能让弟弟拖累她们。
彭外妹说,自己活着的时候,还有退休金和低保可以供儿子花销,万一哪天自己撒手离去了,儿子该怎么活下去啊?
2013年,中新网的记者将彭外妹“笼中养儿”的事请发表在了媒体上,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关注。
报道中写,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可是彭伟庆久病笼中母亲却一直不离不弃。
大家对彭外妹几十年如一日照顾患儿的伟大所感动,纷纷送去了慰问品,还有人送去了慰问金。
彭外妹将这些善款都以儿子的名义存了下来,她希望自己走后,儿子依然有保障,可以活下去。
两年前,郑州市侨联经过走访调查后,免费将彭伟庆接到养老院照顾。
临去时,郑州侨光医院的医生和护士还专门上门为这对母子做了一次全面的检查。
看到这么多陌生的面孔,彭伟庆站在笼子一动不动,两颗眼珠子瞪着老大,一直张着的嘴巴口水直流,彭外妹一会儿没看住,彭伟庆就尿湿了裤子。
给儿子换好干净的衣服后,为了哄骗儿子做检查,彭外妹耐心地引导他,让他一点点走出笼子,躺在床上。由于紧张,彭伟庆还是发出了“嗷嗷”地怪叫。
但值得庆幸的是,彭伟庆身体健康,身上既没有生疮,各项机能也正常,医生和护士都夸赞彭外妹,将儿子照顾得这么好。
检查完身体几天后,彭外妹再次拿着钥匙打开了笼子门,她牵着儿子的手,走出了这个待了45年的铁笼子。随后,彭外妹送儿子去了养老院,虽然心中有太多心疼和不舍,但她老了。
如今已经88岁的她,再也没有多余的体力,照顾57岁的儿子。
彭伟庆被送到养老院,被医护人员照顾得很好,偶尔发病,也有镇定类的要物及时救治。
12月9日,为了表达心中感谢,彭外妹的二女婿张正林为侨联送去一面锦旗,锦旗上写着:“以人为本,请暖侨心”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
他说:“我们全家人感谢侨联的帮助,一直把侨联当‘娘家人’,有困难就找娘家人。”
如今,彭外妹还是保持着一生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她想把钱省下来,留给儿子用。
面对镜头,彭外妹说:“没有一个当妈的,会丢下孩子不管。”
全世界所有母亲的心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平安、健康、幸福。
无论孩子遭遇了什么,有任何不堪,这个世界上,唯一不会舍弃孩子的,就是母亲。
正如那句话所说:孩子从来都不是母亲的累赘,而是母亲用生命换来的宝贝,是唯一和母亲分享过心跳的人,也是母亲撑不住时唯一看见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