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深的友谊,都会败给不同的三观。学者刘瑜在美国留学时,结识了一个德国姑娘,两人关系一度很亲密。
但过了没多久,她便开始觉得意兴阑珊。
究其原因,是两人根本说不到一起去。
她聊的话题,对方兴趣全无,她表达对某件事的看法,对方总是针锋相对。
渐渐地,她觉得累了,两人关系也就淡了。
作家梁爽说:“三观、审美、经历,真的是生活的过滤网,谁都没办法背叛自己的一切。”
人与人之间,是有磁场的,频率不同,很难是一路人。
左拉和塞尚,是儿时的好友,友请持续了30年。
后来,他们一个当了画家,一个成为作家。
道路不再相同,两人的分歧也就出来了。
左拉不理解塞尚的画,认为塞尚的画颜SE粗俗,笔触机烈,与其说是印象派,不如说是野兽派。
而塞尚,因为画作不被认可,一直郁郁不得志。
后来,左拉出版了一本小说,小说中的画家,自高自大,以为自己是旷世天才,却处处不顺,最终经神失常。
塞尚知道,左拉小说画家的原型,是自己。
他伤心不已,没想到自己的艺术与追求,在好友的眼里,竟是如此不堪。
几十年的感请,霎时间分崩离析,两人就此绝交,老死不相往来。
一段友请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走向结束的?
或许就是,你喜欢的,在他眼里却不值一提,你的努力,在他眼中无足轻重。
就像网上流行的那段话:“一个喜欢热闹的人,和享受孤独的人,是无法脚步一致的;
一个洁身自好的人,跟一个喜欢搬弄是非的人,是合不来的;
一个只会说空话的人,和一个埋头实干的人,最终是会分道扬镳的。”
时间在走,每个人都被自己的经历雕刻出了不同的模样。
关系再好,也终会因为看待世界的方式不同,最终在人生的分叉路上走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