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候,大明塔刚刚修缮完毕,整个塔身焕然一新,庄严肃穆而又华贵园丽。据说,这一次整体修缮是由国务院出资50余万,经过四年的时间才完成的。80年代初的50万元,那可是一个不小的数目呀。据说,这之前的一次修补是在大清咸丰年间。
古塔虽然通体装修,新颜尽展,可是配套设施却跟不上,没有一条像样的路,塔的周围铺满着附近农民晾晒的高粱、玉米的秸秆,到处是牲畜、家禽的粪便。整个环境显得格格不入,甚至不轮不类。
还是咱宁城穷呀,内蒙也不富裕!如果把这么一个辽代古都遗迹,这么一座80多米高的古塔搬到四川,搬到河南,搬到任何一个省份,都将是一个不可小视的争相开发的旅游资源。
我这么想着,给大明塔拍了几张照片,悻悻而归。
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不知可有什么变化。
不久,出租车便开上了由凌源直达赤峰的平整、宽阔的国道。公路两边的绿化带树木葱郁。望着车外,农田、工厂、住宅,飞快地向后退去。公路上的车并不多,可依然有大客车、小轿车、货车和摩托车不时飞快的交错而过。那感觉同几十年前赶庙会简直是两个决然不同的时代。
记得小时候去大名赶庙会,一路上赶着MAO驴的,挑着箩筐的,徒步赶路的,还有三步一匍匐五步一磕头的衣裳褴褛的善男信女们,迎着灰尘,伴着旋风,在荒芜的原野上朝着一个方向--大明塔。半个世纪了呀,时代毕竟不同了。
20多分钟之后,我们的车到了,停在了大明塔前。我迫不及待地拎着相机,跨出车门。
我又来看你了,大明塔!
大明塔已经有了围墙,有了大门,有了一个不小的院落。再也不是被垃圾污物包围着的大明塔了。一条宽阔笔直的水泥路从大门开始一直延伸到我们走过的国道。路旁种植着翠绿、挺拔的柏树,摆放着石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