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华商网
今年52岁的董宏涛在铁路部门工作30多年,他修过货运车,修过客运车,还是第一代动车检修人。他感慨说,最近这5年,最深刻的感受就是时间不够,他的工作重心从研究技术转移到培养年轻的动车机械师,他希望把自己的技术和经验都传授给年轻一代。
出身“铁三代”,成为“动一代”
董宏涛的祖父和父亲都是铁路工人。祖父(已去世)民国时期在陇海铁路管理局线路大修队,从事郑州到三门峡段线路维护工作。父亲(已退休)干了一辈子客车检修工作。受祖父和父亲的影响,董宏涛从小就M恋和向往“铁路服、大盖帽”。1992年退伍后进入铁路,相继干过货车检修、客车检修和乘务工作,2007年应聘成为全国铁路第一批动车组随车机械师,参加了全路第一批动车组诊断工程师专业培训,成为我国第一批动车检修人。
董宏涛曾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火车头奖章、三秦工匠等荣誉称号,以董宏涛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也是全路唯一推荐由中华全国总工会命名的“全国示范新劳模与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动车检修第一人”。
“前些年我主要是钻研动车技术,这几年因为成立了工作室,开始带年轻人,最近这5年,我最深刻的感受就是,时间不够用,相比于研究业务,培养新一代动车人更需要时间和经力。”4月26日,接受华商报记者采访时,董宏涛感慨道。
针对不同群体,采取不同方法
董宏涛说,自打“董宏涛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以来,单位就会给工作室派来一些刚刚毕业走上社会的新人。这些人中,有一部分是高职毕业生,有一部分是本科毕业生。他观察发现,高职毕业生的优势是动手能力强,能接地气,但理论知识欠缺,自信心不足;本科生的特点是学习能力强,动手能力偏弱,部分本科生不愿到一线工作。针对不同类型的年轻人,他也研究了不同的方法,让他们去磨炼,“本科生来了之后,就先安排他们到一线去锻炼,对于思想有消极请绪的,挨个谈心,让他们意识到劳动能创造一切价值,不能看不起劳动。”
“而对于高职生,要提醒他们多进行业务学习,多给他们鼓励,让他们增强信心,给他们创造一些技术比武的机会,多获得一些奖项,让他们有荣誉感和认同感,这样他们才能在这个岗位上快乐地工作。”
董宏涛觉得,培养人才比培训技术要难很多倍,这五年,他总觉得时间不够,“我干了30多年,除了教学员们技术,还要把这些年沉淀的经验传授给他们,同时还得发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新,让年轻人干一行爱一行,每一次磨合都需要倾注时间和耐心。”
60多名徒弟成为业务骨干
付出总有收获,董宏涛倾心培养年轻人,以身作则影响着学员们,也有喜人的收获。
从事动车组检修运用工作以来,董宏涛把动车看得比自己的家人还亲,每一列动车组的疑难故障处理,每一列新车的上线试运行,每一条新高铁线路的开通运营,董宏涛都会以一名“首席主任医师”的身份全程跟踪“会诊”,经常加班熬夜,几乎很少休过一个完整的节假日、双休日。
他的经神和事迹也影响了身边的年轻职工,近几年,在他的悉心帮带和示范引领下,先后有9名徒弟被授予“全路技术能手”“全路新长征突击手”称号,60多名徒弟都成为段上的业务骨干,多数走上工班长和技术管理岗位。
“这五年付出很多,收获也很多,我觉得,过去的技术革新很重要,现在的培养人才意义更大。”董宏涛说,择一事,忠一世,未来,他会和学员们一起,坚守“动车安全万无一失”的底线,让中国高铁高速、安全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