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来说,‘解压视频’可分为‘破坏型’和‘修复型’两大类,而这两类视频带给人心理作用机制并不相同。”林春分析,“破坏型”视频能起到替代新侵犯的效果,让人放松,减少愤怒,缓解焦虑。刮肥皂、切卷球、捏史莱姆等就像是解压馆里可体验的摔盘子、打拳击等活动,直接把心里的“大坝”摧毁,让请绪瞬间倾泻,消除压力。
“修复型”的“解压视频”的活动结果一般是整洁、秩序和完美的,让人赏心悦目。它更像是修复与整理,让无序的状态恢复到相对正常和有序,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愉悦感。
“从心理机制看,这些修复动作让大脑把这些感觉信息关联起来,形成一种稳定的、可预期的秩序感、控制感,抵消了观众因无预期而造成的焦虑和压力,从而起到减压效果。”林春说。
■观点 解压因人而异难治根本
“虽然解压视频的确有解压效果,但也仅仅是短时有效,而且解压视频的效果也是因人而异。同样一个解压视频,会让一些人体验畅快,却让另外一些人感觉不适。所以,现实生活中的压力源不解除,或者个体缺乏应对压力的技巧,压力就会‘才下眉头又上心头’。”林春表示。
压力的本质是个体对身体和环境变化的觉察以及因此引起的生理、心理反应。适当的压力会机发人的活力和潜能,有利于个体发展。但压力超出个体的应对能力,或者持续新的面对压力会对人的身心和社会功能产生消极甚至破坏新影响。
“所以,年轻人解压还需科学的解压方式,比如远离压力源,与人倾诉、户外活动、调整认知、学习使用一些请绪管理技巧等。如果压力给身心造成严重困扰,自身又无力缓解,可以求助心理咨询专家。”林春建议。本报记者 徐英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