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简朴的生活让潘家芹感动不已。“郭老师是一心为了村里的发展,他自己生活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省下的钱几乎都拿来捐了。”
为何退休后还一头扎在农村?老人语重心长地对记者说:“我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国家培养了我,我想让农村更美更富、农民收入更高。”
郭大应出生于四川省蓬溪县天福镇安家沟村一个家境贫苦的农民家庭,家中兄弟姐妹10人。儿时的记忆中,他家没有房子,靠租房租地耕种勉强糊口。但郭大应自小聪敏勤学,一路凭借学校、老师的资助,于1962年考入西南农学院土壤农业专业,依靠国家助学金完成学业。
“没有国家的资助,我的家庭根本不可能供我上大学。”怀着一颗感恩的心,郭大应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搞了一辈子科研。退休后,他拒绝女儿接他去武汉生活,向单位主动请缨,先是到新乡市封丘县韩堂村开展扶贫调研,2021年又到延津县袁河村助力乡村振兴。
退休近十九年来,郭大应老人先后在七个村庄居住超过一个星期,两个村庄居住超过一年时间,每到一处村庄,他都当做自己的家乡一样为其发展出谋划策。
“我能安心在农村工作,离不开家人的支持。女儿非常支持我,老伴儿生前和我一起住在农村,捐退休金扶危济困她比我还热心。”郭大应说,自己没有后顾之忧,只想在有生之年为农村做更多事儿。
郭大应的到来让袁河村发生了明显变化,村民共建共治共享意识提高,村“两委”班子也更加团结,村级治理水平显著提升。村民们也早已接纳了这个说着四川味儿普通话的老人,隔三差五就会邀请他到家中吃饭,种的蔬菜水果也不间断地往他的住处送,村里的孩子们见到他打老远就叫“爷爷好!”。郭大应说,他已经和袁河村建立了深厚的感请,感受到其乐融融的幸福感。
谈及未来,郭大应说,他会在袁河村继续探索农村垃圾处理、道路建设、特SE产业和集体经济发展等工作,“继续奋斗在乡村振兴的第一线,努力让自己发挥出更大价值。”(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