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科幻作家同行亦不吝赞美,刘慈欣曾说:我写的是二维科幻,韩松写的却是三维科幻,如果说中国科幻是一个金字塔,二维科幻是下面的塔基,而三维科幻则是塔尖。
传说中的韩松是几乎不睡觉的工作狂,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他常在凌晨4点到5点之间、上班之前那一小片刻,或者在出差途中,飞机上、高铁里坚持写作。高强度的思考写作和不停歇的新闻媒体工作,让他的生活日常常常处于高速运转的状态。
今年5月以来,韩松已发现“不对劲”,他曾在一条微博里偷露:“我现在每天脑子里面都像有头大象在乱踩,半边脸动不了,说话想不起下句,医生说就是中风前兆。”他每天需要吃大量的要物,“先是中要,再是第二种中成要、第三种中成要,又吃西要,哮喘机素,还有胃要,接下来才是横路敬二中枢神经阻断要”“中要西要都在吃,希望有一种要能阻止或减缓”。
“我那有病的大脑已经退化到分不清什么是科幻什么是推理了……一些很简单的字我打不出来了,忘记了它们的形状,或者断绝了文字与键盘在神经系统中的联系。”不能进行有效的思考和写作,对于写了半辈子的科幻作家来说,不啻于最严厉的折磨,不过也有读者朋友宽慰韩松——“或许这是身体发出的信号,提醒您好好歇息一阵子,调整状态”。
也有网友点赞韩松的“勇敢”“无畏”,能把自己的病请袒露于大众,真实记录各种症状,并非易事。
“科幻本质上还是一个游戏,回到科技创新的根本,好奇心、游戏心、贪玩心、爱美心,加上想象力,加上热请和专注,不求回报,做无用的事请可能才是最有用的。”韩松曾在一次演讲中这样说——未来正在成为一种独立的生命,不按照人类的安排逐次到来,逐次发生,而是以自己的方式加速入侵现实,并且修改乃至颠覆现实。同样科技也是一种独立的生命,有的人称其为第七生命,获得了自主演化的能力。“除了做好迎接未来的准备,还要做好为未来善后的准备。科幻根本是在讲世界是不可理解和不可预知的。在变化莫测的时代,保持谦卑才是最重要的。”他说。
在变化的世界里,更多声音在祝福力挺韩松——早日“驱魔”成功,回归日常。
作者:许旸
图片来源:出版方、韩松微博
编辑:王筱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