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徐婷婷 实习记者 杨晓露
“住起来更像是宾馆”“感觉还是少了点什么”“没有家里舒服”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了多位同样从养老社区回到家中的老人,发现老人们平时主要的活动就是在公园遛弯,偶尔和朋友聊聊天或者下下棋,对养老社区所提供的高端设施和服务的需求非常少,而需求很高的医疗服务却跟不上。
7月2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十一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近年来,医养结合政策不断完善,但在政策支持、服务能力、人才建设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难点堵点问题。实施社区医养结合能力提升行动,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敬老院)利用现有资源,内部改扩建一批社区(乡镇)医养结合服务设施。
辗转5家养老社区又回到家里,医疗服务跟不上
“养老社区还是没有家里踏实,我和老伴儿就又回到家里了。”李乃乃老两口今年已经80多了,子女因为工作原因都不在身边,在谈到如何养老的问题,李乃乃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自己和老伴儿看过八九个养老社区,住过5个养老社区,最后还是觉得居家养老更为合适。
说起为什么换了5家养老社区,李乃乃打开了话匣子:“大多数养老社区平时住起来觉得服务和环境都不错,但是关键时刻就发现了问题。”李乃乃告诉记者,自己和老伴儿几次换养老社区都是因为医疗系统配套不完善。大多数养老社区主打“清静”,所以地理位置偏僻离医院很远。自己和老伴儿年纪大了因此对配套的医疗服务更为关注,看到养老社区有配套的医院和救护车,自己就安心地住了进来。有一次老伴儿突发疾病,才发现当初承诺的配套医院只是一个摆设,无法处理突发请况,最后还是拨打了120紧急将老伴儿送医救治。其他几家养老社区也大多离医院太远或者服务和环境与承诺的不一致,因此李乃乃选择不折腾了,离开养老社区回家养老。
记者在莫排中发现,在哈尔滨、大连等地的多个养老社区虽然有定期的血压测量、叫醒服务等健康保障服务,但鲜少有AED (自动体外除颤器)等急救设施。即使有完备的设施,但由于养老社区的工资水平偏低、业务有限,医务工作人员尤其是优质权威的医务工作者较少。如果老年人出现跌倒摔伤或者突发脑梗等紧急事件,养老社区现有的医疗人员无法进行及时妥善处理。
高昂的入住费却难满足老人实际需求
李乃乃所选择的养老社区平均价格在每月5000元左右,但是仍然存在医疗服务配套不完善的问题。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通过致电各地养老机构发现,在北京、深圳等发达地区的一些养老社区确实有更优质的服务和配套的医院以及医疗专家团队,但设施完善的养老社区费用几乎都在每月3万元以上,这个价格只是入住费用,不包含餐饮和医疗服务。
在一家高端养老机构,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了解到,由于配套医院刚刚建成,老年人在此住院疗养无法使用医保,所有的医疗费用需要自掏腰包。还有部分有着“酒店式管理”的养老社区是保险公司的“副产业”,入住条件与投保金额直接联系。“我们主打高端的养老社区,只有保险金额达到1000万才可以入住。”一位某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如是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纪晓岚也曾对中高端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作过调研,结果发现这些老年人的需求其实并不高端。纪晓岚在《我国养老社区发展的问题检视与对策》一文中表示,养老社区的建设应该以老人的需求为导向,不能盲目追求高端化,要为老人提供更多可供选择的菜单式服务。
部分养老社区在老人入住前会收取高昂的“门槛费”,如果老人无法适应,提前搬离,“门槛费”一般不退或不全退。辗转了5家养老院的李乃乃就因为“门槛费”损失了几万元。
北京市京哲律师事务所王纪建律师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根据《民法典》等相关法律规定,该等费用实际具有预收款的新质,在服务协议解除的请况下,应当结合养老机构已经提供服务的请况,酌请全部或部分向老年人退还。监管部门应当加强对该款的监管,确保专款专用。“如果老年人不同意继续履行则应当允许解除,但如果因此造成养老机构损失,那么在养老机构退还老年人相关费用的同时,老年人也应进行适当赔偿,既考虑老年人养老的特点,又体现法律对双方的公平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