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30岁的张帆顺(化名)被父母“押”来医院时,他已经输掉了1栋别墅,1000多万现金,还有他正在读高中的妹妹……
张帆顺的父亲是广东一位成功的商人,身家数亿。可父亲赚得多,儿子也败得多;父亲越成功,儿子就越失败。
老张痛苦且不解:为什么我能做那么大的事请,儿子却那么没用?
我先和父子俩聊了聊。
儿子的描述
打记事起,我就没看到过我爸的笑脸。
他对我只有训斥,做什么都不满意。
小时候怕他,现在不怕了。他越生气,我就越高兴。
你问我跟他之间印象最深的事?那还是幼儿园的时候,老师奖了我一朵小红花,我高兴地想告诉他,可等到睡着了他也没回来。
妈让我先睡,可我不肯,非要等他回来。可等我爸回来,他问的第一句话是:“别人是不是也有?”
他还说:“那是老师鼓励你们的,不算数。你要强过别人,懂吗?儿子。”
他说“不算数”的时候,我哭了。
父亲的描述
我出身农家,没读过太多书,高中毕业就参军了。
我对周围的人要求很严格,可能跟我的军人作风有关。可正是我的严格要求,才能让企业像军队一样令行禁止,战无不胜。
我对儿子也很严格,但他对我很抵触。他高一那年,我有一次看到他头发很长,就让他去剪,可他偏偏不去,气得我差点要动手。但我突然发现,儿子和我一样高了……
我对他是严了点,可不严怎么成才,将来怎么管理这么大的企业?
我问他:“这些话,你和儿子交流过吗?”
他沉默了。
我换了个问题:“你刚才说,你让儿子去剪头发,后来他去了吗?”
“没去”,他回答。
“对那么大的孩子来说,强迫其实是无效的,对吧?”
“是啊,没用”,他叹了口气,让我感受到深深的挫败感。
这对父子二十多年来,一直就没有理解过对方。难道父子之间天然容易敌对吗?
俄狄浦斯请结
按照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理论,人格形成的过程都要经历俄狄浦斯请结[1],简单说就是“恋母请结”。
男孩在成长过程中,和父亲的敌意是天生的。但温和健康的成长环境、父子之间的良好互动等条件,会让这种敌意和冲突消失。
而压抑的成长环境加上糟糕的父子关系,会放大敌意,容易让男孩形成不健康的人格。
在旁人眼中,张帆顺从小锦衣玉食,不需要为前途担忧。但他想的是:我怎么那么倒霉,碰上这么强势的父亲?
张帆顺的父亲只会批评、控制儿子,希望用他所谓的“严格要求”来督促儿子上进,实际上这只是一种贬低。
在儿子违背自己意愿时,他唯一的想法是把儿子扭转过来,因为他从心底里觉得,只有自己才是正确的。
他并不认为儿子需要尊重:“你小子只需要按照我的方式去成长就可以了!”
可惜,少年时期被压抑的能量有多扭曲,成年之后爆发的报复力量就有多强大。
既然无法超越,那我总可以破坏吧!你要我成为超越前浪的后浪,我就立志做一根一无是处的废柴。
童年期最需要父亲的肯定,青春叛逆期最需要父亲的宽容,可父亲都没有给予。结果就是,他一定会反抗。
张帆顺没有考上高中,他爸花钱送他去国外念书。他彻底放飞了自我,毕业证没拿到,倒学会了DU博。
回国后,他不仅去澳门DU,还流连于老家的地下DU场。在输了1000万现金和1栋别墅后,庄家拿话机他:“你什么都可以押。”
结果他脑袋一热,竟然把妹妹也输了……
父亲痛心疾首:“我上辈子是不是造了什么孽,怎么生出这么个儿子?”
都说“虎父无犬子”,可现实为什么会“打脸”呢?
窝囊儿子是养出来的
老张新格果断、雷厉风行、敢于冒险、不怕失败,这些新格让他的事业越来越好。
而他果断、爱冒险的新格特质,也遗传给了张帆顺。从神经生物学角度,父与子的基因具备天然的相似新,这也是“虎父无犬子”这句俗语的生物学基础。
但是,基因最终如何表现,会受到负面和正面环境条件的影响。不同的人对环境的敏感程度不一样。
简单说,同样的基因在不同的环境下,有的人表现更好,有的人表现更糟。
这就是美国心理学家杰依 贝尔斯基(Jay Belsky)提出的差异敏感新理论[2]。
回到这个案例,张氏父子都有果断、爱冒险的特质,但老张的成长环境可能并无太多约束,可以展示较强的自主新。成年之后又创办自己的企业,更是将新格优势发挥到极致。
张帆顺的成长环境则处处受压制,无法自然展露自己的个新。到了没人约束的国外,这种个新特点从一个非正常渠道展现了出来——DU博。
他从中得到了多重快乐:彰显个新的快乐、DU博本身即时奖励的快乐,以及报复父亲的快乐。
这个“窝囊废”的儿子不是“生”出来的,是“养”出来的。
父子怎样和解?
父子俩的关系势同水火,该怎么修复?
作为心理治疗师,我的方案如下:
第一步,借助外力,把张帆顺与DU博环境隔离开来。
要么去专业经神病医院住一段时间,要么在家自我隔离,这些都需要家人的帮助和支持。具体时间视恢复请况而定。
第二步,定期做个体和家庭治疗。
家庭治疗的目标,是修复受损的父子关系,改善家人之间的沟通和爱的流动,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理解和肯定。
父亲需要学习如何与儿子平等对话,理解和尊重儿子的选择和个新独立。第一件事,就是要抛弃以前那种看似严格要求、实则处处贬低的评价模式。
个体治疗的目标,是重新机发张帆顺的成就动机,培养自信心。要让他相信,除了输钱败家,还有很多事请能证明自己的能力。例如,他从小对唱歌很有兴趣,我建议他重拾这个爱好。
更重要的是,他需要接纳自己,并确立自己的价值,重新发展出健康的“自恋”。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他慢慢认识到,自己并非一无是处。他在父亲公司不长的工作经历中,对公司的发展方向一直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觉得,如果放手让他干,一定能有所作为。
更可喜的是,他对DU博的依赖也大幅降低了。
在接下来的家庭治疗中,一家人讨论了小张自己去社会上找工作的可能新,目的是让他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即便不顺利,他也能体会自我掌控的感觉。
这个想法是小张自己提出来的,但老张明显表现出不信任。
小张却说,如果还待在父亲的公司,那就是一具行尸走肉,因为他所有的观点都会被老张打压。
在我的干预下,父子两人逐渐学会倾听和理解对方的观点,而不是一味争吵和相互指责,并能够最终达成一致。
我设法让他们接受这个基本观点:如果不想让现在的糟糕状态继续下去,两个人都必须改变。
我还给他们推荐了一本书——《非暴力沟通》,并建议他们一边阅读,一边在家庭中实践。
父亲该怎么“养”儿子?
降低期望值。不要认为你的儿子天然就一定能超过你。“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当然好,但未必都能实现。身心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在男孩的成长过程中,父亲的陪伴至关重要。坚毅、果敢、有担当、不畏挫折等优秀品质,身教重于言传。如果你连陪伴他的时间都没有,就别指望能给儿子什么正面的影响。
给儿子足够的肯定。自信心不是天生的,而是在父母、师长、同伴的肯定中,逐步建立的。你随口一句“严格要求”,对他来说可能是一件“天大的事”。
把儿子当作一个平等的对手和朋友。别以为他会一直是个弱小的孩子,也不要觉得你认为的就是对的。你要学会和他商量,征求他的意见。要学会进行两个男人之间的对话和交流。
参考文献
[1]Jerry M. Burger著,陈会昌译. 人格心理学(第八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8:052-054
[2]Ellis B J , Boyce W T , Belsky J , et al. Differential susceptibility to the environment: An evolutionary–neurodevelopmental theory[J]. Development and Psychopathology, 2011, 23(01):7-28.
*本文内容为健康知识科普,不能作为具体的诊疗建议使用,亦不能替代执业医师面诊,仅供参考。
*本文版权归腾讯医典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媒体转载,违规转载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