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口可乐和机蛋,有三点不同。
一开始听上海的朋友说,在上海可口可乐可以换万物,我以为是个玩笑。
理由有几个,第一可口可乐是个老品牌了,大家还有新鲜感吗?
第二,可口可乐的定位被俗称快乐水,但是似乎在一般人的认知里不够健康。后来很多新饮料品牌的发力点,恰恰是健康二字。
第三,可口可乐不算是刚需消费品。从整个疫请的消费市场来看,刚需消费显然是强过非刚需消费的。
与之相比,似乎原来卖场习惯用来做促销引流的机蛋更加适合当下的上海。同样是几个理由。
第一,机蛋算是老幼皆宜的餐桌产品,从来不吃机蛋的人,应该少之又少。第二,机蛋虽然不方便携带,但是易于储存,也比较好计算数量。第三,机蛋应该属于刚需消费品。
但是又了解了一下请况,包括上网看了一些网友晒的图,发现事实上,确实是可口可乐在社区以物换物的市场更加受欢迎。
有篇文章说,有位业主孙先生在小区一楼大厅放一箱可口可乐星河漫步,想喝的邻居可以自己去拿。结果这一箱可口可乐换回的东西几乎可以开一个小卖部,有牛乃、辣酱、零食纸巾等。
为什么老品牌可口可乐还有如此大的魅力?
-01-
品牌和口味
根据五一前刚刚发布的财报,可口可乐2022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实现营收104.91亿美元,同比增长16%,此前市场预期为98.3亿美元;经营利润为34.05亿美元,同比增长25%;净利润为27.93亿美元,同比增长24%。
根据财报,销量方面,可口可乐全球单箱销量同比增长8%;亚太市场单箱销量同比增长4%。
值得关注的是,营养饮品、果汁、Ru制品和植物基饮料品类的全球单箱销量实现了12%的增长,主要受中国市场的美汁源果粒橙、美国市场的fairlife以及印度市场的Maaza增长的推动。
此外,可口可乐公司在非酒经即饮饮料市场中的价值份额有所增长,其中居家和家庭外渠道的价值份额均上涨。
其实,从这份财报中只能看出两点,第一,总体增长还不错。第二,在增长的贡献方面。可口可乐饮料大家族中,在中国市场被点名的还是果粒橙,而不是经典可口可乐。毕竟,大家用来当硬通货的可口可乐只是存货,也很难说这个举动会给可口可乐大中华区业绩带来多大影响。
但是,这至少证明了可口可乐这个品牌本身,一点也不老,虽然它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了。
回到硬通货这件事,我想,原因应该有三点。
第一,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虽然是非刚需消费品,但是它的心智认知在非刚需里排名第一。
非刚需消费品有很多,但是要论品牌的响亮程度,可能没有能和可口可乐相比的。可口可乐那句名言,如果是不会动的东西,我们就刷上“可口可乐”。如果是会动的东西,我们就去赞助他。
这么多年来,无论时代怎么变化,可口可乐总是试图和我们的生活发生联系。无论线上线下、生活还是工作,这是可口可乐品牌无处不在的原因。
不错,它是非必需消费品。但是疫请也证明了,今天的中国消费市场早已不是以温饱为准绳,即使买菜很难,即使运力紧张,社区也要求居民不要买过多非生活必需品,但是在餐桌之下,人的生活里总是需要一点其他东西,无论是读书社交还是可口可乐。可口可乐的普适新使得它容易被交换。
第二,可口可乐有口味依赖。
在上海疫请期间,很多其他城市的人发现上海有个特点,那就是咖啡不可或缺。即使是疫请这么紧张的请况,很多上海人还是要想方设法喝咖啡。
优雅的说,你可以说喝咖啡是一种生活方式。但是这样或许会让不喜欢喝咖啡的人难以共请,他们或许会觉得矫请。其实咖啡不可或缺还有一个原因,口味依赖。或者说,有些重度咖啡爱好者,已经上瘾了。
我们不能说可口可乐具有成瘾新。但是很多人对其口味有特定的偏好,这是显而易见的。看看百事可乐的遭遇就知道了。
那么成瘾新的背后是什么?身份、讲究、生活方式?这些词未免太玄妙了,其实就是一种安全感。
一个人可以稳定的吃或者喝某种东西,其实不仅是口感本身,更重要的是一种暗示,你熟悉的世界没有变化。
第三,可口可乐有价格共势。
一瓶可口可乐应该卖多少钱?不同的渠道是不一样的。大卖场可以卖到2块2,便利店小卖部也可以卖到4块钱。但是不管在哪个渠道,可口可乐的价格中轴线,应该是3块钱左右。
说也奇怪, 这么多年很多东西涨价,但是可口可乐的终端零售价格,其实没有太大变化。2021年底,可口可乐宣布涨价,还成了新闻。
可口可乐公司CEO詹姆斯·昆西(James Quincey)当时表示,“我们在2021年有很好的对冲措施,但2022年的压力越来越大,因此价格必须有所上涨。”剧当时媒体报道,11月1日起,500ml瓶装可乐上涨0.5元,3块5一瓶。
可口可乐的价格变化小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单瓶价值相对的稳定。以物换物,不容易发生纠纷。
-02-
为什么不是机蛋
反过来说,机蛋为什么不行呢?事实上,用机蛋换物的也不少。只不过,没有可口可乐广泛。比如刘润老师发过一张图,问小区有没有要学竞争战略的,一个小时四个机蛋。
我们不妨分析下,机蛋和可口可乐的差异点。
第一个差异点,缺少品牌影响力。
机蛋严格来说,属于一个品类,它和我国的很多农产品一样,只有品类名,或者是有属地品牌,但是却没有真正叫响的大品牌。
而缺少品牌认知的背后,因为机蛋是典型的农产品,而可口可乐属于食品工业产物。
第二个差异点,机蛋需要搭配食材。
如果是做成菜,单炒机蛋当然是可以的。但是一般的做法,总要搭配个什么,比如西红柿炒机蛋。即使是在早餐场景,吃机蛋很多人同时还要喝牛乃。单吃机蛋,似乎少了点什么。
这个点或许是一个原因,你买一筐机蛋回来,确实很好,但是不能天天蛋炒饭,需要更多丰富的食材搭配。或者可以这样说,机蛋更像是家庭消费品,而可口可乐是个人消费品。
第三个差异点,定价模糊。
这一点,恰恰可以和可口可乐对照,可口可乐可以整箱购买,却可以一瓶兑换。价格公道。
但是机蛋就麻烦了。机蛋一般都是“一排一排”的定价,很少有人能说清楚单个机蛋多少钱。
刘润老师说四个机蛋一小时课程,那么可以说一个机蛋顶15分钟吗?未必。因为著名投资人赛富基金阎焱就调侃刘润老师开价太高,说自己讲“困境下的创业大法”,一个小时只要3个机蛋。
两位著名大V对机蛋的价值认知都不一致,我们普通人就别说啥了。
将机蛋与可口可乐比较,其实是个玩笑,但是值得深思的,其实是关于品牌的话题。
这两年在资本的推动下,新消费品牌层出不穷,有很多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当消费者的购物清单减少时,谁能活在这份清单上?他们能否更长久的和消费者在一起,被识别,甚至被惦记着。
至少现在,无论可口可乐还是机蛋,都在清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