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周到上海网近日,红房子医院百岁专家吴劼彝教授因病逝世,随后,吴老的遗体也遵循其遗愿捐赠予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用于医学教学工作。从18岁踏上学医之路到100岁辞世,吴劼彝教授不仅把一生奉献给了妇产科事业,更是在多年前就做出了捐赠遗体的决定。“我也是从医学生一路走过来的,所以我深知一具遗体对于医学生的成长来说有多重要。当初是上医培养了我,所以我要尽可能地去回报我的母校。”捐赠背后,是吴劼彝教授对医学事业将近一个世纪的热爱与牵挂。
思考:医学是一门实践的学科
1946年,从医学院校毕业以后,吴劼彝就来到红房子医院工作。那时,初出茅庐的她只是单纯想做好一名医生。因为能力突出,做事认真踏实,吴劼彝在1959年被调往华山医院(当时为上海第一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筹建妇产科临床专科并担任行政副主任。也正是这段经历,让吴劼彝加深了对治病救人的思考。一次,外科排班表上有一名“确诊”为卵巢肿瘤的患者第二天要手术,但并未常规请妇科会诊,日班医生已经下班无法联系,时间急迫,再按照制度等外科请妇科会诊恐怕来不及,吴劼彝深感不稳妥,便决定要先为患者检查。但检查的结果出人意料,当时那位患者其实已经怀孕7个月,却被误诊为卵巢肿瘤。
当时由于影像学尚未在临床普及,对于不典型的怀孕表现和肿瘤的鉴别,医生的触诊就显得尤其重要。如果那天自己没有在医院呢?那位孕妇又会怎样?孕妇腹中的小生命又会怎样?在医疗条件不完善、医疗资源紧缺的请况下,要仔细再仔细,在每一次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从那时起吴劼彝就在思考,能看好一个病患还远远不够,如何才能帮助到更多的患者呢?
所以,当三年辛劳的筹建期结束,刚回到红房子医院半年,吴劼彝又欣然“临时受命”参加第一医院的教学工作,全面负责上海医学院的妇产科教学和学生实习,为母校培养更多妇产科人才。吴劼彝对待带教的工作很认真,尤其注重学生们的实践。医学发展的基础是人,人才队伍建设好了,自然就能帮助到更多患者,带着这样的信念吴劼彝克服种种困难,一干就是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