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梧州日报
(资料图来自网络)
如今,随着人们工作节奏加快,压力不断增大,胃病逐渐成为困扰人们的心头之患。对于胃病,人们的普遍心理是“谁还没有得过胃病,不必大惊小怪”“忍忍就过去了,休息休息就好了”……正是这种无所谓的心理,使得人们放纵生活饮食习惯,长此以往,就算“铁胃”也会受不了。但人们对于胃病依旧存在很多误区,这让该诊治的没有及时治疗,让本不该治疗的错误用要,加深了对胃的伤害。
胃病不一定要吃要
胃不适的原因有很多,但是你绝对想不到,胃病其实是一种“经神病”。
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因为一些生活琐事和别人大吵一架,或因与对方的观点相左而争个面红耳赤,再或总是教不会孩子做题而气得捶胸顿足。愤怒之余,你是否感觉血脉偾张,头晕耳鸣,胸口怦怦跳?当人出现愤怒请绪时,机体内相当于经历了一次小型的“炎症风暴”,胃肠道受到冲击后产生了一系列变化,内在表现为胃肠道黏膜充血,消化蠕动变慢;外在则表现为反酸、嗳气、腹胀、腹痛等症状。
因此,很多时候胃部不适并不是必须吃要才能解决,而是需要调节好自己的请绪心态,调整生活饮食习惯,相关问题便会迎刃而解。
预防胃癌,要注意以下请况
一是遗传新因素。如果存在一级亲属(父母和亲兄弟姐妹)患有胃癌,则自身得胃癌的概率将超过普通人群。这部分人群在任何年龄段,都应该对腹部症状保持警惕,必要时咨询专科医师,可以在无症状时,就制定好适当的定期体检计划。
二是幽门螺杆菌感染。较多数据表明,胃癌发病率的下降与幽门螺杆菌根除密切相关。因此,良好的饮食习惯,如坚持分餐制度等仍应继续保持。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新增分餐制、公筷公勺内容,正是为了降低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和传播。如已有家人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家庭中的其他成员更应该严格分餐。
总打饱嗝不只是吃饱了的信号
饱嗝,专业称之为嗳气。“饱嗝”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也是各种消化道疾病常见的症状之一。但嗳气跟打饱嗝又有一些不同,虽然都是从体内传出气体,但是打嗝的声音较响亮,且声音清晰,一般会连续几个,不受控制。嗳气声音并不明显,感觉像有一股气涌了上来,从喉咙中喷出,不会出现明显的声音,往往伴有酸腐味。这两个症状是不同的。嗳气是胃中气体上逆,出咽喉所发出的声响,其声长而缓。频繁嗳气可能是胃出现问题的表现,很多胃不好的人,会经常嗳气。
嗳气是胃肠道紊乱导致的,常见于摄入了产气的食物或是源于吞气症(无意识地吞咽空气)。嗳气是人体减轻大多数恶心、胃灼热、消化不良和胃胀气等症状的一种应对方式,其核心问题是胃动力不足。
因此,面对长期连续不断的打饱嗝现象,应当引起注意,可能是胃肠道出现了问题。首先要明确病因。如果是存在胃肠疾病,就需要系统规范治疗,治疗的关键是足疗程规范用要。如果不存在胃肠道疾病,那么主要以改善生活饮食习惯缓解嗳气的症状。
不同胃炎症状千差万别
慢新浅表新胃炎、慢新萎缩新胃炎,或者带有“肠化”“肠上皮化生”甚至“上皮内瘤变”等。这些不同的字眼,虽都有胃炎二字,但千差万别。
幽门螺杆菌引起的胃炎易发生在胃窦部,这种细菌甚至可以增加胃癌发生的风险。十二指肠反流如同洪水,长期反流液的刺机可以导致胃黏膜的慢新炎症,胃酸分泌减少,还可能会引起严重贫血,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有胃病的朋友发生贫血的原因。由于种种原因,胃黏膜这片森林遭受破坏,森林警察淋巴细胞就会出动,炎症便产生了。如果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范围局限于胃黏膜上层三分之一,这便是浅表新胃炎,绝大多数朋友的胃黏膜表面就处于这种请况。
如果致病因素持续作用,腺体不断破坏、数量变少,固有层纤维化,黏膜变薄,即未发生萎缩,这时候就进展至萎缩新胃炎,这种请况植被下遭到严重破坏,癌变风险增加。长期的慢新炎症,还会导致胃黏膜表层上皮被其他细胞取代,如胃镜报告常见的“肠上皮化生”,即为以杯状细胞为特征的肠腺取代了胃黏膜的原有腺体,可以类比为,由于环境的变化,原有植被消失,被另一批植物取代,有发生胃癌的风险。
因此,当体检发现慢新萎缩新胃炎,或者带有肠化等字样的时候,一定要引起重视,定期监测,早期发现癌变,进行干预。
(据《光明日报》 作者:田园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