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20出头的大学生小张在拎重物后突发右侧肢体麻木、不能动弹,到上海十院就诊后发现竟然是脑梗!如此年轻就遭遇“老年病”?完成溶栓治疗后,医院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急诊科、放色科、护理部、心内科、胸心外科等多个学科和部门的医务人员会诊,成功揪出了脑梗背后的“真凶”——卵圆孔未闭。这是一种先天新心脏病,因心房间隔发育不良,位于其中的卵圆孔没有完全闭合,使得血液因湍流而产生微小血栓,导致了脑卒中。最终,小张转入心胸外科接受微创手术,成功封堵了卵圆孔。
在十院,卒中中心多学科团队遇到的多数患者存在着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代谢问题以及房颤等心脏疾患,如果不能有效控制血压、血脂、血糖,不解除心律失常,脑梗发生的土壤就始终存在。该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周晓宇强调,卒中救治体系建设不能仅仅满足于溶栓取栓,更要消除疾病滋生的土壤。
24小时内超早期康复干预,减少后遗症
随着救治速度提升,越来越多卒中患者得以避免生命危险,但后遗症依然是一个严重问题,轻则肢体运动障碍,重则偏瘫失语,不仅自身痛苦,也给家人带来沉重的照护负担。尽一切可能减轻乃至避免并发症,是卒中救治体系中又一个重要环节。
肌力减退、肢体功能障碍、言语障碍等,是卒中的常见后遗症,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均证实,越早开始康复治疗,患者各项生理机能的恢复程度就越好,后遗症发生的概率就越低、程度就越轻。71岁患者顾老太太的治疗经历是“超早期康复干预”的“最佳代言”。
今年盛夏的一天清晨,顾老太太突发右侧肢体乏力,无法独立行走,来十院急诊确诊为脑梗死,遂予以溶栓治疗。当天下午,刚回到神经内科病房的她就接受了康复医生的评估,显示右侧肢体功能评分不佳。康复医生和治疗师根据评定结果并结合她个人意愿制定了个新化的康复计划,予以偏瘫肢体综合训练、关节松动训练、低中频脉冲电治疗、气压治疗、经颅重复磁刺机治疗等,一周后出院前,她就能在室内独立行走了,相比之前的偏瘫,请况显著改善,上下肢运动功能评定由发病之初的46分上升到6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