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齐鲁晚报
别惹我,我可不是吃素的
——它们明明是植物,为啥却走上“吃肉杀生路”
记者于梅君
600多种植物“嗜肉如命”
在生态系统中,作为生产者的植物,为食物链中的各级消费者——动物提供了生存能量。不过,大约有630种开花植物,进化出“报复”新的食肉生理机制,是名副其实的“美丽杀手”。目前常见的食肉植物有:猪笼草、茅膏菜、捕蝇草、狸藻、瓶子草、捕虫堇、花柱草、土瓶草、彩虹草、捕虫树等。
当然,食肉植物没长腿,不能像动物一样外出猎捕,而是布设陷阱来有捕昆虫。
研究人员发现:食虫植物具有5种基本的捕虫机制。(1)具有含消化酶或细菌消化液的笼状或瓶状捕虫器。(2)周身布满黏稠液滴的黏液捕虫器。(3)快速关闭的夹状捕虫器。(4)能产生真空而吸入猎物的囊状捕虫器。(5)具有向内延伸的MAO须,将猎物B入消化器官的龙虾笼状捕虫器。
这些捕虫器分为主动捕虫器和被动捕虫器。比如,穗叶藤属植物会分泌黏液,但其叶片不能作出向猎物卷曲的动作,属于被动捕虫器。相反,茅膏菜的叶片,可通过快速生长而将猎物卷起,属于主动捕虫器。
为了大口吃肉不惜“SE有”昆虫
大家熟知的猪笼草,就擅长使用独特的“捕虫笼”捕食。这个捕虫笼,其实是变态叶子。捕虫笼内的花蜜会散发出有人气味,而光滑的笼唇和笼内壁,则让贪吃的昆虫无法逃TUO。
待昆虫被瓶内蜜液腐蚀干净后,这些蜜液还会分解昆虫体内的蛋白质,把它们逐渐消化吸收。几小时之后,原本活蹦乱跳的昆虫,就这样被一棵草“吃”得连渣都不剩。
要说猪笼草是植物中的“捕猎高手”,捕蝇草肯定不服气。捕蝇草辨识度也很高,酷似贝壳的捕虫夹,边缘是长长的刺MAO,被喻为“维纳斯的睫MAO”。它也会分泌蜜汁,小虫子被吸引来,碰触到刺MAO时,叶片就会合起来,将其夹住,数十天后,当昆虫被消化完后,捕虫器会再度打开,开始又一轮的“杀生”。捕蝇草不仅捕食昆虫,也会对青蛙和小蜥蜴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