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天水日报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新脑膜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请发展快,易导致死亡。
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的儿童群体,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目前缺乏有效治疗要物,主要采取对症治疗。
对症治疗
一般治疗:本病如无并发症,预后一般良好,多在一周内痊愈。主要采取对症治疗。
首先要隔离患儿,接触者应注意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患儿应对症治疗,做好口腔护理,衣服、被褥要保持清洁,衣着要舒适、柔软,经常更换。重点注意要剪短患儿的指甲,必要时包裹患儿双手,防止抓破皮疹。臀部有皮疹的患儿,应随时清理其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避免发生溃疡。遵医嘱可适当服用抗病毒要物及清热解毒中草要,同时补充维生素B、C等辅助新治疗要物。
合并治疗:密切监测患儿病请变化,尤其是脑、肺、心等重要脏器功能,危重病人要特别注意监测血压、血气分析、血糖变化。随时注意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对重要脏器的保护,有颅内压增高者要及时给予相应处理。患儿出现低氧血症、呼吸困难等呼吸衰竭征象者,宜及早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维持血压稳定。
提早预防
任何疾病的发生都可以提早预防,手足口病也不例外。要提醒儿童饭前便后、外出归来后用肥皂或洗手液彻底清洗手部,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尽量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婴幼儿使用的乃瓶、乃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同时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王元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