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光明网
东方网记者柏可林7月6日报道:绿树音浓夏日长,辰山植物园树下几株缫丝花正挂着一个个浅绿SE的果实。
缫丝花,因缫丝花盛开的时节正是农家缫丝之时,故得其名。在我国传统工艺中有一门手艺名为缫丝,而缫丝则是制丝过程的一个主要工序。可能会对缫丝花这个名字些许陌生,它可是生在蔷薇属这样一个“人才济济”的大家庭里,与月季、蔷薇和玫瑰可谓“一家人”。与他们一样,缫丝花也带刺儿,甚至比玫瑰的刺儿还多,浑身上下都长满了刺,经上有刺、叶上有刺、花托上有刺,连果实上都长满了刺。因此古人也呼之为“刺蕨”。
缫丝花高约1—2.5米,不算太伟岸,但却是一种蔷薇科蔷薇属开展的落叶灌木。缫丝花的果实被称为刺梨,它虽然名字中有“梨”这个字,但似乎跟梨没什么关系。它的果实扁圆而多刺,成熟后会变成金黄SE。虽然看上去丑陋,密刺森严,让人难以接近,但却是贵州大山中特有的,被当地人称为“莫起来扎手,吃起来养人”的珍果。刺梨酸甜可口,且营养丰富,含有糖类、有机酸、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尤其是维生素C 的含量远远高于其他果蔬,被称为“VC之王”。
刺梨可制作各种衍生食品,比如晒干而成的刺梨干,甚至是熬糖酿酒的原料。在贵州省, 缫丝花有较长的要用历史,其花、叶果、籽可入要,被用于健胃消食, 治疗食积饱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