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政协报
甘肃通渭县政协提案助推产业发展
黄芪成为致富“金钥匙”
本报讯 “黄芪要用成分高,经济效益好。通渭的黄芪产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进村入户,已初具规模,并作为巩固TUO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治本之策,成为群众增收的新亮点。”近日,甘肃省通渭县县长宗学谦在调研黄芪产业时表示。
近年来,通渭县把黄芪产业作为助农增收的又一特SE产业来培育,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强化政策引导,加大项目支持,建设加工车间,延伸产业链条,初步形成发展黄芪产业带动群众增收的新格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县政协委员提案的持续关注和推动。
2020年以来,通渭县政协委员连续3年提交提案,建议把黄芪产业种植列入全县三大产业园区,在奖补资金、产业基地建设等方面向黄芪产业倾斜。魏军团、董禄信、王小玲等委员提出扩大种植面积、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加大县域“涉芪”中小微企业专项扶持等建议。县农业局在办理该提案中吸纳委员建议,通过试验示范、宣传培训、政策扶持、技术指导等一系列措施,扎实推进黄芪招标采购、种苗调运、栽植及培训等各项工作。
在县政协十届一次会议期间,董禄信、马婷等委员针对中要材发展中潜力挖掘不够,规模小、效益低、产业链短、产品附加值低、品牌效应不明显等问题,联名提交了《关于加快发展中要材产业的建议》。县农业农村、农技部门办理提案并制定出台了奖补扶持政策,在人力、土地、资金等方面予以支持。农业、科技等职能部门派出相关专业人员培育新品种,对种植技术、田间管理、采收等环节进行技术指导,并建立中要材交易市场,不断扩大产品销售渠道。2022年底,全县建成黄芪种苗繁育基地1万亩、标准化种植面积达10万亩,实现产值约4亿元,以黄芪为主的中要材产业已成为全县群众增收致富产业,广大群众正在乡村产业振兴大道上前行。
(蒲旭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