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张家口日报
节日札记
兔年说元宵节
珊珍
正月是农历的第一个月,称“元月”,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称“夜”为“宵”。为庆祝第一个月圆夜,古人把它设为节,故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在食谱中,这一天家家户户必食一品,那就是元宵。北方人称“元宵”,南方人称“汤圆”,同质同材,做法有异。材质以糯米粉为皮,馅为糖、芝麻、果仁果肉类。北方人做元宵是“滚”,取馅一块在面中滚,滚一层面蘸一次水,渐滚渐大;南方人做汤圆是“包”,擀皮包馅象包饺子一样。吃法自然相同,下锅煮,熟后入碗,随汤共食,味道自然是软软的、粘粘的滑口而下,口感因馅异而不同。也有蒸、炸之做法。后人也有取大黄米作食材的,那是另一类“黄元宵”、“黄汤圆”。
“元宵”作为一种食品,据考证起源于春秋时期,那时不叫元宵叫“浮元子”,是楚昭王所发明。在确立元宵节之后,人们改“浮元子”为“元宵”,同物异名“浮元子”远“元宵”数百年,算是“元宵”的曾用名吧。
有关元宵节的传说是很多的。
“平吕节”。传说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新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入吕后手中。惠帝死后,诸吕共谋作乱以便彻底夺取刘氏天下,刘氏宗室齐王刘襄起事平乱成功,拥刘邦二子刘恒登基,史称汉文帝,平乱凯歌之时恰逢正月十五,普天同庆。。
“上元节”。该说来自道家。道家把农历正月十五定为“上元”,七月十五定为“中元”,十月十五定为“下元”。“三元”配“三宫”,“三宫”则为天宫、地宫、水宫,这样即成:上元天宫、中元地宫、下元水宫,正月十五自然被称为“上元节”。
“敬佛节”。该说源于佛教。据《僧史略》载,佛祖释迦牟尼示现神变,降伏神魔是在西方12月30日,即东土正月十五,为纪念佛祖神变,崇佛的东汉明帝便昭令天下,全民燃灯共庆,并亲临寺院张灯以示礼佛。
除此再有“小正月”、“元夕”、“火把节”等之说。
自汉至今,星转斗移两千多年,随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寓意和内含,形式与内容也在不断更新与换代,它给人们带来的欢快、喜庆、愉悦和吉祥却是永存不变的。
烟花四起,爆竹延绵,更愿兔年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