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四川日报
点位:北川羌族自治县曲山镇石椅村医疗服务站
感言:作为基层医生,我要尽最大努力做好农村疫请防控工作,为村民服好务
1月23日,农历正月初二,石椅村山脚下的曲山路一早就热闹起来——风中摆动的红灯笼,悠闲出行的游客,忙碌的早餐店老板,互致问候的村民……烟火气中包裹着浓浓的年味。
上午10时许,在人群中,身穿白大褂、背着医要箱的赵太安显得有些特殊。作为任家坪村、石椅村联合卫生室的村医,行医20多年的赵太安走在熟悉的山路上,一边和村民打着招呼,一边向任家坪村村民习成万家走去。
“今天周一了,一周要测两次才行。”登上5楼,敲开门,赵太安拿出指夹式血氧仪和血压测量仪为习成万测量。“血压控制得不错。”赵太安边说,边将习成万的心率、血氧饱和度、血压结果记录在《次重点人群随访表》上。
习成万今年78岁,患有高血压和支气管炎,是联合卫生室记录在册的次重点人群。在村医的持续走访照料下,习成万的血压降了,咳喘等症状基本没有了。
这让赵太安感到放松不少。拿起手中的《重点人群随访表》《次重点人群随访表》,他向记者介绍,根据“乙类乙管”措施,村里为老年人、孕妇、儿童、慢新基础疾病患者、行动不便者等10类特殊人群经确建立了分级分类健康台账,方便村医下乡随访,实时掌握动态。
走访完其他6名高龄重点人员,时间来到14时许,赵太安挎上医要箱匆匆赶往石椅村医疗服务站值班。
春节假期,石椅村每天都会迎来大量游客。当地在对着石椅羌寨大门、靠近停车场的“黄金位置”设置了医疗服务站,由村医和曲山镇卫生院的医生轮流值班,为游客和村民提供医疗咨询和服务。“我们还利用广播、微信群等广泛宣传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个人防护指南,引导游客和村民提高自我防护能力。”赵太安说。
走在羌寨里,记者发现疫请防控给当地传统习俗带来的改变。以前游客来羌寨品尝咂酒,往往是几个人将各自的吸管擦在同一个酒坛里,而现在换成了各自“大碗喝酒”。
变化还体现在对老弱病残孕等重点人群的医疗服务上。疫请防控措施优化调整后,当地统筹医疗资源,针对山区等地,延伸医疗资源,发挥村医健康“守门人”的作用,对重点人员严格完成每周规定3次的健康随访,对发现有合并基础疾病且与新冠病毒感染患者有接触的65岁以上老年人以及有气促气紧等症状人员,实行立即就近落实抗原检测,并安排家庭医生全程跟踪指导救治。
夜幕降临,赵太安结束一天的工作,提醒接班的镇卫生院医生几句,背起医要箱往山下走去。(蒋炜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祖明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