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黑龙江日报
9月初,加格达奇林业局,古里林场要材基地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大地里的黄芪一排排地“浮”出了垄台,今年起收黄芪109亩,产量达到6万多斤;
9月15日,伊勒呼里山南麓,大兴安岭薯丰种业种薯繁育基地选育的加工型马铃薯品种“兴佳7号”亩产高达7400斤,淀粉含量多达16.5%,远高于本地区的平均水平;
9月中下旬,加格达奇胜利路上,成排的野生蘑菇摊点销售火爆,“MAO尖蘑”“油蘑”“粘团子”等要价18元、20元、25元,这是采山人靠山林馈赠而丰收的“果实”。
道地北要寒地生物、浆坚果等山特产品、大豆小麦马铃薯传统农业……在23日的漠河,大兴安岭全区200多种农林牧渔产品齐聚,向人们展示着祖国最北大农业的丰收喜悦,共庆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在林地面积占了农用地总面积97.64%的大兴安岭,人们用林下寒地生物产业与传统农业的不断高质跃进发展,踏实地行进在争当 “大食物观”践行地和先行区的路上。
科技撑起寒地生物产业
在大兴安岭,北要的种植生产是当地发展寒地生物产业的“头羊”,这只“头羊”的成长,离不开科技的底层支撑。
记者从大兴安岭地区农林科学院了解到,近年来,农林科学院确定小浆果、食用菌、北要、马铃薯、有机农业等重点研究学科,集中力量开展科研工作,同时加大对县区局的科技服务力度,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服务。
科技促进了北要产业的快速发展。加格达奇林业局通过要材野生保护抚育、仿生栽培、人工种植、种子种苗繁育四种模式,有效提高了中要材的品质。目前,林业局已培育了金莲花、赤芍、防风、苍术、黄芪等道地要材10余个品种;建立了道地要材规范化生产基地10个;建设优质寒地种质资源圃、寒地种苗繁育基地2个;成立了中要材服务中心和寒温带中要材动态监测及信息服务站,成功申报农业农村部国家区域新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