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忻州日报
近年来,在省农业农村厅的关心指导和支持帮助下,省市县三级协作、各部门统筹联动,全力提升包联匹配度、服务经准度,入企进村,到点到户,解决了大量农业生产难题、推动了项目建设提速,促进了农产品销售增量增效,开创了服务“三农”新局面,为五寨“三农”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服务保障。
一场“土豆革命”引深特优发展
“三队”包联服务开展以来,省市县各级各队立足五寨农业优势,以发展加工型马铃薯作为着力点,围绕科技创新、绿SE发展、产业升级、增产增效等目标,抢抓全省马铃薯产业发展机遇,聚焦项目建设全程服务,积极引进现代加工型马铃薯种植,“特”中做“优”重构马铃薯产业。项目工队强化服务、协调联动,全力推动加工型马铃薯种植项目成为省级重点项目和全市农业转型重点工程,引进蓝顿旭美食品有限公司,建成集中连片种植6万亩加工型马铃薯种植基地,同时试验示范21个新品种,掀起“土豆革命”热潮,示范引领农业产业特SE转型。专家团队为充分发挥基地内高标准农田最大效益,根据农作物栽培技术要求,采取“薯+”轮作方式,选择县域内特优的甜糯玉米、谷子等农作物在基地合理有序轮作,确保粮食稳产保供。2021年示范种植的加工型马铃薯,亩产最高达7.3吨,平均亩产量达6吨,创山西省马铃薯单产纪录,示范取得可喜成效。8月份以来,在专家团队的指导下,科学制定排水、补肥、防病等应对方案,有效降低了强降雨天气对基地内农作物的不利影响,目前农作物长势良好,丰收在望。
两个专项行动促进提质增效
营销战队以产品为本深入挖潜,不断提升产品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紧紧围绕五寨县甜糯玉米、马铃薯、小米、中要材等特SE优势产品,积极构建品牌矩阵,搭建营销平台,线上线下齐发力,联动助企促销,全方位拓展省内外市场,通过“忻州杂粮走进雄安”展销活动、“秀容古城专场消费帮扶月”活动、“一乡一品”网络销售活动,累计销售农产品总额1158万元,签约合同6123万元。1-7月份全县十大产业集群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完成8.16亿元,同比净增1.98亿元,增幅32%。一是开展品牌建设行动,以提升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为抓手,着力提升拳头产品。全县“三品一标”认证73个,产地认证面积达到38万亩,认证“五寨红芸豆”“五寨马铃薯”地理标志2个。五寨甜糯玉米也成为全省首批15家供应深圳市场的“圳品”认证之一。五寨马铃薯地理标志保护工程项目正在实施中。二是开展质量提升行动,以五寨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建设为载体,坚持全产业链发展思路,推动农产品流通主体提质倍增,培育发展一批带动力强的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壮大山西康宇田源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竞争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引进全国最大的智能化谷子加工企业益康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全县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585个,家庭农场505家,从事农业生产托管的社会化服务组织65个,土地流转面积达到15万亩。在6万亩加工型马铃薯基地建设中,通过密切利益联结机制,探索形成了“政府+企业+基地+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的合作机制,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土地出租、劳务输出等收入达50万元以上;项目区涉地农户人均年收入12513元,人均增收5395元,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壮大、农民增收、企业增效。
三大关键要素融合集聚发展动力
坚持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增产增效并重,持续在良策、良法、良种、良田上下功夫,以“机田证”技术集成试点为引领,一体推进农田标准化、农机智能化、作业经准化、管理信息化、农民职业化,示范推广多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模式。截至目前,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28万千瓦,拥有小型拖拉机3257台、大中型拖拉机9682台,配套农机具16586台;有玉米联合收割机347台、谷物收割机47台、马铃薯收获机263台。在农机部门登记备案的农机专业合作社33个,农机维修网点10个,农机大户69个。全县机耕、机播、机收面积分别占到全县耕地总面积的95%、90%、62%以上,综合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82.3%。全县已建成高标准农田13.78万亩,其中高效节水灌溉6万亩。在全县实施农机深松整地5万亩,通过深松整地,打破多年翻耕形成的犁底层,加深耕作层,提高土壤通偷新,增强土壤蓄水保墒和抗旱防涝能力。推广了马铃薯机械化垄作栽培技术、水肥一体施肥技术、滴灌节水灌溉技术、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等一批适合本地发展的先进适用技术,辐色带动小农户提升新技术应用水平,其中推广谷子地膜覆盖机械化B播技术18.8万亩,玉米宽窄行机播集成技术2万亩,马铃薯起垄密植全程机械化技术6万亩。机、田、证一体化融合发展,使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内玉米由实施前的亩产550公斤增长到700公斤以上,亩均增产150公斤左右,种植加工型马铃薯亩均产量6吨,增产4吨,比项目区外马铃薯产量增长3倍,助力了五寨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