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沛县乡村的每一家农户门前,都会看到绿SE、黑SE两个密闭式垃圾分类桶,这就是县、镇两级政府以60%、40%的财政投入为每家每户配备的一组垃圾分类收集容器。绿SE垃圾桶用来放厨余垃圾,黑SE垃圾桶放其他垃圾,全部采用数字编号的形式经准链接到户,全县已累计投资945万元配备31.5万余组垃圾分类收集容器。
关口前移,保证垃圾分类工作从源头抓起,环环紧扣,方可破解“运行不畅”的问题。在沛县,农户将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进行“初分”;分拣员分类收集垃圾时再进行“细分”,并引导农户将可回收物、有害垃圾自行单独存放;垃圾送到终端设施后,管理员再进行“筛分”。通过“三分”,农村垃圾分类纯度更高、效果更好。
有了“三分”的基础保障,定员分拣、督导;定点投放、收集;定时运输、处置的“三定”和全过程监管、全区域覆盖、全链条处置的“三全”,垃圾分类可以更有效地草作。
由镇政府和保洁公司共同组建“三员”队伍,即在垃圾分类村由镇政府配备督导员,原则上按照1个行政村的标准配备1名督导员,并发放至少2000元的工资,主要负责监督指导;分拣员和管理员由保洁公司按照村级实际请况配备,并打卡发放工资,分别是800元、1500元,分拣员负责上门分类收集,管理员负责设施管理和运行。目前,全县共配备垃圾分拣员3435名、督导员365名、管理员180名。
根据村庄规模及居住密度,每个自然村选取2-4处固定集中收集点,每个收集点均设有公示牌,公示收集时间段及收集区域的户主姓名,推行“定点定时”投放。目前,共设置固定垃圾分类中转房和五网协同运行中心223处,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归集点368处。
按照“不同垃圾、不同车辆、不同去向”的原则,配置分类收运和治理车辆1581辆,实行定时运输、规范处置。厨余垃圾就地就近送至阳光堆肥房或厌氧发酵池设施进行处置,有害垃圾送至暂存点和归集点,可回收物由村民自行变卖,其他垃圾送入焚烧发电厂无害化处置。通过收运网络的科学调度,有效保障分类垃圾规范收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