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谣不是传谣,是“叔叔看见小孩子有出息”,北大韦东奕被莫名“造神”事件后,有人如是说
小到对别人妆发随意的点评,大到对时事大事慷慨机昂的观点输出,全知全能又不可侵犯。
随时随地,张嘴就来,自己当真不够,还让别人也当真,“形而上学的爹”大抵如此。
早期“爹味”代表吕轻侯:允许你进门当妾,你好好努力吧。
事实上,许多时候“爹味”强调的不是男新。
甚至已经无关新别、年龄、身份,而是“一家之主”的绝对权威和不容反抗,以及传统家长制下那套简单粗暴的行事观念——
他人是幼稚的,自己是成熟的;他人是矮化的,自己是不容置疑的。
“禁止随地大小爹”
网上还有这样一句话,一度十分流行:“禁止随地大小爹。”
人们为什么如此讨厌“爹味”发言?
从本质上来说,爹味的核心,或许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泛滥的话语权力投色。
因为后期“爹味”满满而被吐槽的顾千帆/图源:《梦华录》
泛滥,在于边界的模糊。
互联网导师们对自己的能力边界认识不清,过于自信,这支撑,便能永远找到适合的角度,站在制高点上。
科学讲不过就讲道德,道德讲不过就讲轮理。轮理要是还讲不过,就摆出一副老姿态,只要你敢反驳,就是经验不足、不尊重长辈。
“你吃过的饭还没我吃过的盐多。”
殊不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课题,谁都没有粗暴干涉、傲慢指责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