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2000年以后,殡葬的形式和理念逐渐发生了一些改变。无论是殡葬从业人员还是家属,越来越希望给逝者提供一个更有缅怀气氛、更能还原逝者生平特点,或者是更遵从逝者遗愿的葬礼。特别是近几年,这种趋势更为明显。
孙志红说,自己曾主持过一位30多岁女士的葬礼,家人因为她喜欢旅行,特地给她安排了一场看樱花、温泉主题的“旅行葬礼”;还有一位老先生,当了一辈子船员、水手,他的葬礼在后人的要求下,主题被设定为航海中的远行;还有一位捐献了遗体的13岁小女孩,他们为逝者专门设计了一场蓝SE主题葬礼。
“并不是抛弃传统。”孙志红说,新的葬礼形式并不是要抛弃传统,而是用更文明的方式来体现传统。更重要的是让参与者感受到对逝者的哀思,甚至是让逝者的生平更为立体地展现出来。
即使是对于死亡本身,民众的观念也有所改变。2021年,一对志愿捐献了遗体的老年黄昏恋请侣,便在捐献者的墓园中将“红白事”合二为一,举行了婚礼。
甚至在近期还有一位老人准备为自己办一场“生前葬礼”,但和电影中的剧请却大不相同,没有不肖子孙也没有花不完的拆迁款。老人是一位倡导遗体捐献的志愿者,参与并促成过很多次志愿遗体捐献。她对死亡有着不一样的认识,她希望,在活着的时候,听一听大家对自己一生的看法。死亡的人生大事,能不能交给自己来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