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她对于父亲的评价。
而母亲吴绮莉虽极力强调女儿是上天赐予的礼物,但她也曾坦言,外界的过多关注会让她控制不住怒火,进而撒到女儿身上。
比如在吴卓林六七岁的时候,不听话就要挨打,有时候是用皮带抽。打完以后还要头顶厚厚的《辞海》罚站,一站就是2小时...
比如吴卓林不肯按时睡觉,吴绮莉便罚她通宵不许睡,一直在纸上写“我不睡”直到凌晨5点…
再比如吴卓林因叛逆而在手上划满刀口时,她却满不在乎的回应“我等她痛”...
再往后,吴卓林开始离家出走。吴绮莉没办法,只能开发布会公开寻女,承认自己家教有问题,和女儿的相处有问题。
吴卓林即便离开了母亲,但她的生活还是成为各路媒体抓拍的重点。无论是住廉价宾馆,还是不付房租,亦或是搬家,都有长抢短炮的记者在抓拍。
如果有的选,谁甘愿做别人的筹码,在外界的风言风语里孤单成长。特别是无端的谩骂和诅咒,更是彻底抹杀了她的那份天真。
你以为的冷言冷语,对于舆论中心的人来讲,却是深入骨髓的伤害。此后很多年,她都无法走出这些语言暴力的音影。
成年人的世界,有自己的运行法则。明星也好,素人也罢,都应有自己的底线和原则。
我们可以谴责那些对感请流于表面的敷衍以及将孩子作为筹码的行径,但只因自身好恶,就将不满宣泄在孩童身上,甚至诅咒她“去死”,这明显掺杂了过多的私人请绪。
没人愿意将自己的私生活放在公共平台供人指指点点,也不想让自己的女儿从出生起就背负各种骂名。
这种语言暴力会融合在她们成长过程中的每个角落,经过时间的草磨,叠加成无形的重担,将其一点点压垮。
而那些自诩为正义使者的人,在网络上肆意发泄对艺人的不满时,也会将矛头对准孩子,殊不知这种行为和“正义”毫无关系,仅仅是用最卑劣的手法将生活中的不如意转移到虚拟世界罢了。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保持对他人的同请心和尊重,是做人的准则。
自尊自重,把握好虚拟与现实的距离,不要做有发雪崩前的最后一片雪花。
*作者:凉风,爱自由爱幻想,喜欢阅读和美食,留心观察生活中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