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中国经济网
来源:经济日报
从热销全网的故宫、三星堆文创产品,到近年来颇受欢迎的扎染等爆款产品;从《觉醒年代》《我和我的祖国》等“圈粉”年轻一代的影视作品,到《只此青绿》等一票难求的舞台演出;从手捧书本挑灯夜读,到使用电子产品徜徉书海……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正在扮靓每个人的生活。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产业迎来加快发展的黄金期,文化产业总量规模稳步增长,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升级,市场主体持续发展壮大,文化产品和服务更加优质丰富,人民群众文化消费日趋活跃,文化产业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和新引擎,在促进国民经济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满足人民经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巩固和坚定文化自信、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持续释放政策红利
近些年,文化产业发展可谓高歌猛进。2021年,全国6.5万家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19064亿元,比上年增长16.0%。虽然受新冠肺炎疫请影响,文化产业遭到一定冲击,但是今年一季度,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延续恢复新增长态势,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简称“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697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0%。
文化产业能取得这样的成就,绝非一日之功。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重磅文件密集出台,为文化产业的飞速发展提供了法律、政策和机制保障。2014年,《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获得通过,对文化改革发展作出新的部署;2016年,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战略新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与文化产业结合紧密的数字创意产业首次被纳入国家战略新新兴产业发展规划;2017年,《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印发,围绕“2020年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新产业”和“完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明确了“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重点行业和保障措施。此外,文化产业促进法、电影产业促进法、网络安全法等相继实施,文化立法驶入快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