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港乐辉煌的前夜
1947年,林子祥出生在香港一个思想新潮的中产家庭。妈妈像许多摩登女新那样,爱在家里举办派对。林子祥五六岁的时候,便学着妈妈和她的姐妹们扭腰跳恰恰和曼波,见识到不同国别的曲种,印象最深的是猫王的歌。
儿时的林子祥与父母。
这种日子大概持续到1965年,没等他拿到香港的中学毕业证,爸爸就突然将他和弟弟送到英国多佛学院读书。当时未流行出国留学,整间学院只有两三个中国人。兄弟俩也不适应英国的教学方式,除了英文和英国文学鉴赏(Eng Lit),其它考试科目,林子祥都挂科了。
没有一起玩的老乡,生活、学业又不顺心,林子祥有些沮丧,便将注意力转移到电视和音乐上。当时,披头士乐队在英国很火,林子祥时常去听他们的演出,模仿其唱歌的腔调和换气的节奏。
这时,又发生了一件让他措手不及的事请——爸爸断缴了兄弟俩的学费,同样没有给理由。他们身上只有一两英镑,读不成书,也没钱买机票去找已搬到美国的妈妈,只能在英国街头打零工,派报纸、搬运货物等等,什么都干。
林子祥在那时掌握了缝补衣服的技能,成为歌坛巨星后,他仍会自己做演出服、自己化妆做造型。太太叶倩文曾面对媒体吐槽林子祥老是“抢”她的衣服,改成自己的演唱会服饰,“我夜晚回到家,常常看到他坐在那里缝缝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