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德三年,赵匡胤无意中发现宫人所用铜镜背面刻有"乾德四年铸"字样,大或不解。宋太祖赵匡胤,因出身行伍,只粗识文墨,对年号未甚考究,在此前曾只要求选一古来未曾用过的即可。而众臣大多孤陋寡闻,集议改元"乾德"。见此铜镜便问询宰相赵普,结果被问得张口结舌。后召翰林学士窦仪询问,方才知"乾德"原是前蜀王衍用过的年号,而此镜定是蜀中所出。赵匡胤叹曰:"宰相须用读书人",自此定下重用儒臣之策。
宋朝文人地位很高,赵匡胤甚至立下不杀文人的规矩。文人治国给宋朝带来经济和文化上的繁盛,特别是经济上达到封建土朝的顶峰,文化上也因为宋词而和唐朝并举,文学史上的唐宋八大家宋朝占了大半。
宋太祖重文,当属不刊之论。从言论上说,宋太祖号召"武臣尽读书",许诺"宰相须用读书人",表示"事业付之书生",立誓"不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者"。
文以治国,武以安邦,宋太祖奉行"文以靖国"这一理念,果断的实行"右文抑武"的基本国策,通过设立"誓牌",尊崇士大夫,完善科举,创设殿试,知人善任,厚禄养廉等一系列重大举措,成为我国历史上最受推崇的一代文治之君,彻底扭转了唐末以来武夫专权的黑暗局面,使宋代的文化空前繁盛,以至于后人称"宋朝是文人的乐园"之誉,因此,宋太祖也可以称的上是五代十国野蛮政治的终结者,又是后世历朝文明政治的开拓者。
在中国的皇帝里,赵匡胤应该算是比较喜欢读书并且大力提倡尊重读书人的一类,当然,这也出于抑制武将兵权过重的考虑。宰相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故事,据说,也是被赵匡胤B出来的。
宋太祖是个严重的失眠症患者,常常因此"睡不能着"。他还是个夜游神,不时深更半夜微行至功臣之家,以致赵普"退朝不敢TUO衣冠",夜间只能和衣而卧。宋太祖既防范武将,又限制文臣,两个方面的措施都不少。但就其内心深处而言,他无疑认为文臣的威胁小于武将,并时有流露。赵匡胤对赵普说:"五代方镇残虐,人民深受其害。朕衣选干练的儒臣百余人分治大藩,即使都贪浊,也比不上一个武人。"在宋太祖看来,任用文士可能产生的危害远不及武人来得大,更不会像武人那样危及政权的根本。不管赵赵匡胤的本意如何,随着一系列政策、制度的实施,重文轻武成为了宋人的普遍风气。
在他看来,"措大眼孔小赐与拾万贯,则塞破屋子矣" 宋太祖不甚担忧文臣贪腐,心中惟恐武将捣乱。他对宿将再三大谈其"为君难":"天子亦大艰难,殊不若为节度使之乐,吾终夕未尝敢安枕而卧也。"甚至居然如是说:"此处无人,尔辈要作官家者,可杀我而为之。"显而易见,其最大心病在于武将策动兵变,以至黄袍加身。
赵匡胤虽是出身于累代武人世家,但他自幼酷爱读书,对有才干的读书人尤为欣赏和钟爱。史籍记载宋太祖:"独喜观书,虽在军中,手不释卷。"周世宗曾考问他: "卿方为朕作将帅,辟封疆,当务坚甲利兵,何用书为?"他回答:"臣无奇谋上赞圣德,滥膺寄任,常恐不逮,所以聚书,衣广闻见,增智虑也。"赵匡胤即位后,对近臣说:"今之武臣衣尽令读书,贵知为治之道。"除要求武将加强读书外,他还督促颇有智谋的宰相赵普也要抓紧读书学习,充实根底。
文人治国是宋代政治的一个显著特SE。在宋代最高统治者"重文抑武"的政策下,文士被大量地吸纳到统治阶层中,并在宋代政治结构中形成了一股中坚力量,形成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格局。同时,在宋代儒学复兴的背景下,具有"学者一官员"二重身份的士大夫阶层,继承和发扬儒家文化传统,以履行圣人之"道"为己任,以致君尧舜、回归三代为最高政治理想,并积极地在政治活动中付诸实践。
宋太祖非常重视知识分子,强烈意识到教育、知识、人才对治理国家的重要新。赵匡胤自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代周而有天下之后,加强中央集权、发展生产的措施的同时,又大力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尊重知识与人才。宋太祖经常深入教学实际,多次视察国子监(全国最高学府),亲自过问和指导教育工作,解决教育上的经费问题,史书称为"宋祖视学"。
宋太祖认识到必须要有一大批忠孝两全、文武兼备的人才,而人才又需要教育来培养。宋太祖也清醒地认识到,必须改变和完善只会打仗不会治国的以武人为中心的军事官僚机构,让武人及其后代学会治理国家和通晓治道的本领。
宋太祖经常对他的近臣说:"今之武臣衣尽令读书,贵知为治之道。"这位武人出身的开国皇帝清醒地认识到:治道就是知识之道,只有掌握了知识的人,才能治理国家。他把兴办教育、读书学习、掌握知识看成是固国本、兴大业以利天下的事。
赵匡胤特别对他身边那些只会用兵打仗的武将鼓励,不懂治理国家的武臣们要下番苦功夫,横下心来好好学习,搞通治道。因为当时唐末五代藩镇割据的余风未消,一般武人,只会拥兵自重,暴衣钱粮,对管理国家之道则一窍不通。
宋太祖所下的读书指令对武臣们由"外行"变成"内行"起了很大的督促作用,当时有位"寡学术",只靠"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宰相赵普听到皇帝要他读书以通治道的劝告之后,读书特别卖劲,"上每劝以读书,普遂手不释卷"。而对于那些不肯读书,只靠资格,无功而禄,无才而宦的人,宋太祖就要给以罢黝。在宋太祖的推动下,从朝廷到地方,各级官员读书的风气蔚然形成,为北宋文治的大政进一步夯实了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