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邹萍 编辑丨李童
图文未经授权不得擅用
“国音承祚—宋六陵考古成果展”现场
今天,讲一个悲伤与庆幸之间的故事。
关乎一朝的悲与幸。
靖康二年(1127),金军攻陷汴京,徽钦二帝被俘,北宋灭。
侥幸得存的徽宗第九子赵构在南京即位,改元建炎,南宋始。
皇室择地筑陵,笃信终有一日会收复故土,故名“攒”宫,浅埋简葬,以便日后快速起棺。
只是大家都知晓了结局:祥兴二年(1279年)幼主投海,南宋灭。
《宋六陵图》——据《康熙会稽县志》附图
南宋,城名“临安”,陵为“攒”宫,此“临”和“攒”二字,道尽无限悲凉。它纠结着北伐与偏安的矛盾,空空落落又满满当当,昏昏沉沉又明明白白。这份宿命般的悲剧过尽千帆,只余斜晖悠悠。
多年后,岳飞写下“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的悲句,文天祥则无尽感叹:乱臣贼子归何处?茫茫烟草中原土。
所幸江南尚无双。作为江南最浓彩重墨的历史时刻,南宋皇陵是该时段最具标志新的政治与文化认同象征。153年的南宋时光,六陵所埋六位皇帝的在位时间就占了148年。美强惨的它经历时光机荡和人为盗掠的多重洗礼,沐浴于新时代阳光下,终在2022年得现真身。
宋六陵一号遗址整体复原鸟瞰图
宋六陵考古地形图
“国音承祚—宋六陵考古成果展”现场
宋六陵考古现场等比例缩小的模型
7月15日起,《国音承祚—宋六陵考古成果展》亮相杭州西湖博物馆总馆南宋官窑馆区。皇城脚下,十年考古成果结合出土的官用瓷器、瓦作构件、石制遗存及对皇陵宫殿建筑、陵园结构、整体布局等方面的科学复原,终让世人“看见”了这座江南帝陵的模样。
十载考古录
八百年前云和月,十载考古尘与土。
很长很长时间,“南宋皇陵”只是一个传说,或一个流传许久的故事,静置于博物馆的寥寥文物和若干文献记载实在难以承载人们对它的想象,就算赶至现场,眼前也不过一片随处可见的茶园。缺乏相关经验的后人无法想象那种惨绝人寰,由此也无法真正理解因此而诞的痛彻心扉。
凭空吊唁,无语哽咽。
宋六陵考古现场:门殿与南墙
宋六陵二号陵主殿全景
所幸,历史的尘埃正被考古人一点点拂去,历史真貌藉此一点点呈现。本次《国音承祚—宋六陵考古成果展》共展出土遗物159件(套),展期三个月。依托充分的信息数据采集和相关资料整理,考古人员逐步复原宋六陵代表的南宋时期宫殿建筑的具体建筑艺术。目前已基本复原一号陵园的整体布局和陵园门殿、享殿、龟头殿的建筑结构,也初步提出二号陵园中央大殿、左右配殿、东西回廊、门殿等主体建筑的复原方案。此外,结合长期调查和勘探信息,考古人员初步掌握了陵园遗址内地下遗迹的埋藏请况,圈定了大部分陵园遗迹的分布范围。结合这些工作,制作出南宋皇陵整体陵园结构布局三维复原景象,更具体而全面地呈现出南宋最高规格宫殿式建筑的卓越技艺。
龙泉窑青瓷鬲式炉残件
狮形石构件
火焰宝珠
瓦当
“国音承祚—宋六陵考古成果展”现场
宋六陵出土的部分瓷器 图源网络
同时,虽地面建筑毁坏殆尽,宋六陵依然残留了不少珍贵遗物,如“皇帝永茂陵”“皇帝永绍陵”“帝陵”“皇后陵”及《大明敕葬宋理宗顶骨之碑》碑刻;今绍兴市越城区东湖大桥东侧的孝仙亭董堰桥上尚存的”通灵桥坐栏石及其铭文;浙江图书馆藏的明成祖永乐十九年(1421)《明成祖御制宋理宗陵祝文》等祭文拓本;还有一定数量的砖、瓦、石等建筑构件,陶、瓷等生活器皿等。
策展团队还制作了一部配套视频,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解读宋六陵的历史背景和变迁,并以周必大《思陵录》中记载的淳熙十四年(1187)宋高宗驾崩、出殡、安葬的历史事件为线索,展现从南宋都城临安至绍兴宋六陵的整个路线。当时,从皇城到皇陵只能走水路,沟通两地的浙东运河成了重要纽带,连续14次的下葬活动成为全体民众共同参与的重要文化事件。
从临安城到皇陵 图解
据悉,相关部门已有规划,将以遗址公园的形式开发宋六陵。
这把解开南宋历史之谜的重要钥匙已现身杭州,快快去看。
皇陵与皇朝
皇城与皇陵,是一个王朝最具代表新的文明象征。
这个时空里,有历史,有朝堂,有江湖,有人生。
因葬着南宋的六个皇帝,世人多称这座皇陵为“宋六陵”。实际上,这里埋了14个皇族:7位皇帝+7位皇后。但非对应关系,即不是一帝一后配置。因当时有项规定:只有皇帝比皇后先死,逝去的皇帝有了攒宫,皇后将来才有修造攒宫的可能。若比皇帝先死,那皇后只能殡在临安或某个寺庙,无法入葬皇陵。
“国音承祚—宋六陵考古成果展”现场
图版展示了入葬的14位皇族
首位入葬的是孟太后。她原是哲宗的皇后,因不受宠被逐出皇宫,没想到因祸得福,躲掉了日后金兵破汴京时对城内宗室的抓捕。哲宗没有后人,弟弟徽宗继了位。靖康之变后,这位皇室独苗选择力挺高宗称帝,因此被尊为皇太后。1131年病故,临终前嘱咐“殓以常服,不得用金玉宝贝,权宜就近择地攒殡,候军事宁息,归葬园陵,所制梓宫,取周吾身,勿拘旧制,以为他日迁奉之便”。高宗遵其意,就近浅葬,称为“攒宫”,宋六陵由此始。
然这一“攒”便是数百年,归葬之愿不过梦一场。
首位入葬宋六陵的孟太后(1073——1131)
绍兴五年(1135)宋徽宗崩,宋金和议后,宋徽宗、郑皇后、邢皇后梓宫南返,下葬宋六陵。之后百余年间,韦皇后(宋高宗生母)、高宗、吴皇后、孝宗、谢皇后、光宗、宁宗、杨皇后、理宗、度宗相继崩逝,陆续入葬皇陵。南宋祥兴二年,宋军惨败厓山,陆秀夫背负幼主赵昺投海,南宋灭。
临安梦华录,至此结篇。
宋版《京城图》复原图 原刊姜青青《〈咸淳临安志〉宋版“京城四图”复原研究》
宋版《皇城图》复原图 原刊姜青青《〈咸淳临安志〉宋版“京城四图”复原研究》
宋六陵建造初衷是“临时安置”,虽时局推移,归葬已是无望。但作为南宋皇室最后的尊严象征,皇陵选择继续实行攒葬制。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秦大树教授曾指出,南宋之前皇陵都是深葬,宋六陵是浅埋,这是中国陵形发展的转折点,明十三陵等就参照此“攒宫形制”设计。故宋六陵既是北宋皇陵的延续,亦是“五音姓利”法则的绝响,更开创了明清陵寝制度先河。
致命盗掠
史上皇陵,或多或少都遭过磨难,偷盗纵火地震等无法数举。但宋六陵却堪称史上最惨,所受伤害极大,侮辱也最强。
周密在《癸辛杂识》有记,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1285),杨琏真迦伙同他人先后两次盗掘宋六陵,堪称致命。据记载,此人不仅盗墓得珍宝。更将帝王遗骼杂以牛马枯骨埋于凤凰山,并建“镇南塔”于其上。宋遗民悲切,不忍仰视。所幸盗陵事发后,唐珏、林景熙等义士用计以他骨换取散落帝骸,每陵一函,密葬于山音兰亭天章寺,又于宋常朝殿掘得冬青树,植于所函土堆上以为记。因理宗顶骨硕大,如换取恐泄露,被西僧用为饮器。直到明洪武三年(1370),理宗顶骨才被赎回安葬。
“国音承祚—宋六陵考古成果展”现场
之后的岁月里,因时局动荡,战乱频频,宋六陵逐步荒凉衰败,陆续变身农场、石灰厂、茶场、学校等。2012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郑嘉励、李晖达等人组织的考古队进驻宋六陵,进行全面测绘与勘探,有计划、有目标、成系统的考古工作真正开始。期间绍兴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等单位也先后参与,先后实施重点勘探35万平方米,发掘揭示了一号、二号两组陵园建筑基址,发现三座帝、后陵墓葬(未发掘),获得了许多重要成果,为宋六陵的保护与展示利用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2012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郑嘉励、李晖达等人组织的考古队进驻宋六陵,进行全面测绘与勘探。至此有计划、有目标的、成系统的考古工作才真正开始
蹑屩一迁逡,泪洒攒宫土。宋六陵的悲惨遭遇给予后人重新审视的重要机会。这种感受是复杂的,不仅是悲痛与同请。或许,所谓勇气,不仅是跌倒时爬起来拍着胸口说没事,而是会思考为何摔倒,以及如何避免下次不因同样问题再摔倒。
历史是复杂的,不只有辉煌,后人也不应只会歌颂。
每一个答案都隐含着新的问题。
忘记过去的人注定会重蹈覆辙。
*注:本文图片图注除部分现场图外均源自
“杭州西博总馆南宋官窑馆区”官微及网络。
展览时间:2022年7月15日——10月16日
展览地点:杭州西湖博物馆总馆南宋官窑馆区(南复路60号)
指导单位: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 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
主办单位:浙江省文物局
协办单位:杭州市园林文物局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管委会)绍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绍兴市文物局)
承办单位: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杭州西湖博物馆总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