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大Ⅴ萨沙写的关于刘峙的一个问答,其观点令我非常诧异。
问答的题目是,历史上著名的“常败将军”都有谁?而萨沙先生在回答中,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历史发明。
(萨沙先生原文)
好嘛,“刘峙一生其实战功卓著”,这不就是给刘峙翻案吗?
不敢苟同。
萨沙先生首先把刘峙“猪将军”这一称呼的发明权归于电影《淮海战役》,是没有任何理由的。
“猪将军”的由来,在国共双方早已有之,剧本在这一点上完全站得住脚。
共产党方面得知刘峙上任徐州“剿总”总司令后,鲁南军区司令员张光中在临城贴出传单,鼓舞人民说∶
“国民党,在徐州,来过三个大将,前年来的叫薛岳,打了败仗撤掉了。去年来了顾祝同,庸碌又无能,我们把他赶走了。今年来的叫刘峙,也是有名的大笨猪,我们要想生活过得好,就要勇敢上前打进徐州去杀猪!”
《淮海战役亲历记》中,郭汝瑰对此也有过描述。
国共双方都这么说,能说淮海战役剧本写得不好吗?
上面这张截图,又说出了萨沙的另一个知识点错误,刘峙不是白崇禧拒绝统一指挥华中、徐州两个“剿总”后,至淮海战役发起前六天才匆匆上任的。
按萨沙的描述,刘峙似乎就是个临危受命的救火队长,义不容辞跳火坑背锅的那个人。可历史真的是这样吗?
刘峙的任命是1948年6月9日下达的,实际到任时间为6月14日。与此同时,杜聿明则担任了徐州“剿总”副总司令,并不存在所谓接任一说。
这个时间,早于淮海战役将近五个月。所以,刘峙压根不是什么救火队长。安排杜聿明做他的副手,并在淮海战役期间负责实际指挥,原因只有一个:刘峙除了听话外,军事上太过无能。
如果说,以上两个知识点错误,是由于萨沙先生知识储备不足,且写作时没作功课而造成的,我们最多也就说不够严谨。
但是,说“由于刘峙不是黄埔系将领,当时很多国军将领瞧不起他,对他也不满”,绝对让人匪夷所思,因为稍有军史常识的军M朋友谁都不会这么说。
黄埔系将领并非特指黄埔毕业生。
如果保定军校二期毕业、曾任黄埔军校战术教官的刘峙不算,那么:
同为保定军校毕业,任黄埔军校炮兵科教官兼炮兵区队长的陈诚算不算?
保定军校六期毕业,也担任黄埔军校战术教官的顾祝同算不算?
事实上,不但刘峙这样的创业元老算蒋介石的黄埔系心腹将领,就连更晚追随蒋介石、非黄埔军校毕业的汤恩伯也算。
很多国军将领瞧不起他,并非因为他不是黄埔系将领。他是蒋介石的“八大金刚”之一,还和顾祝同并称为何应钦的“哼哈二将”。
犯这样低级的常识新错误,是否为给猪将军正名而用心良苦,就不得而知了。
萨沙认为“刘峙一生其实战功卓著”,“不然也不可能国民革命军的陆军二级上将”。
这就明显是偷换概念了。
如果用被授予陆军二级上将来证明他战功卓著,授衔时间是在1935年4月,至多说他在这之前战功卓著,而不能说明他的一生。
刘峙在北伐和军阀混战时期的战功,尽管萨沙有所夸大,我还是基本同意的,胜多败少也是事实。刘峙也因此一度赢得了“常胜将军”、“福将”的称号。
需要说明的是,他在这一时期的对手是旧军阀武装,到了抗日战争遇到日寇,他的军事能力就露了馅。而解放战争中,遇到有先进的政治与军事思想、受到人民支持的解放军,他就是个“常败将军”。
萨沙先生的这篇文章中,最辣眼的是对一溃千里的“长腿将军”,洗不白也要硬洗。
他列举的保定战役,军史上称平汉路北段作战,日方称涿州——保定会战。
刘峙时任第一战区副总司令(总司令没蒋介石兼任)兼第2集团军总司令,负责此次作战。他在保定以北设置了三道防线:房山、琉璃河、固安一线为第一道防线;易县、涞水、高碑店一线为第二道防线;满城、保定、新安镇一线为第三道防线。
在距离约一百公里的纵深设三道防线,既分散了兵力,失去防御重点;防线之间又缺少联系。日军只要攻破一点,即全线崩溃。
日军的会战计划从9月4日下达,14日会战开始,第一道防线一天告破,18日涿州失守,24日保定失守,之后一路溃不成军。
张宪文著《中国抗日战争史》写道:“刘峙在平汉线上一退再退,直遁河南,时人讥讽为‘长腿将军’”。
为猪将军正名,太难了。
到了解放战争时期,萨沙先生认为,刘峙在定陶战役后被免职,是由于赵锡田老婆告状;后来又被启用,是因为赵锡田通共入狱。
但二者之间有无必然的因果联系?既没有史料支撑,也缺少有说服力的论证,就这么张口一说,不是历史写作应该有的严谨态度。
世界上每天都会发生很多事请,有些事请是有因果联系的,有些则完全不是。
定陶战役的时间是1946年9月初,内战全面爆发初期。这个时期,蒋军拥有绝对的兵力优势和装备优势,别说其空军、战车和装甲部队是我军完全没有的,就是各式轻重武器及弹要补给,我军也远远不如。
当时的各个战场,我军郁面临极大的压力,也正是蒋军气焰高涨之时。就在这时,刘峙首创了一个整编师被解放军全歼的先例,对双方信心士气的消涨,影响很大。
8月下旬,蒋军趁刘邓晋冀鲁豫野战军刚刚结束陇海路作战尚未休整,集结了32个旅进犯解放区,一线部队为15个旅约10万余人。其中薛岳徐州绥靖公署5个旅分三路进犯,内有5军、整11师等五大主力所属部队。
刘峙郑州绥靖公暑10个旅分三路进犯,与徐州蒋军形成钳形攻势。其中,最强的一路就是赵锡田整3师和川军整47师。
赵锡田是顾祝同的外甥,刘峙为助他建功,特地为其加强了一个重炮营和一个战车连。
但是,他也为我军歼整3师送出了“神助功”。
刘邓首长盯上的就是这一路。他们准备首先歼灭整3师,然后再扩大战果,歼整47师一部。打掉了郑州最强的一路,就可以打破蒋军的钳形攻势。
为此,刘邓派小部队节节阻击,制造败退的假象,将敌人引入预设伏击圈。当时,蒋军两个整编师之间有15到20华里的间隙。
这时,刘峙的“神助攻”来了。
9月2日,刘峙见攻击顺利,便将两个整编师会攻定陶的计划改为以整3师攻菏泽,整47师攻定陶,这样一来,两个整编师的间隔就加大到40至50华里。刘邓首长见此良机,决定提前一天发起作战。
定陶战役整3师被全歼,刘峙这个祸闯大了。能在老蒋面前给他说好话的何应钦又在美国,于是,刘峙只能乖乖地被撤职。
他再次被重新启用,则是老蒋与桂系博弈的结果。
1948年5月20日,蒋介石正式宣誓就任总统。但副总统并不是他选中的孙科,而是政治对头李宗仁。
于是,老蒋便把时任国防部长白崇禧外放,以免李、白二人在朝内联手掣肘。白崇禧当时鉴于我华东、中原解放区已经连成一片,建议把原来负责华东,中原的陆军总司令部徐州指挥部与负责华中面的九江指挥所合并,统一指挥。
老蒋自然不干,卧榻之侧的重要兵权怎么可能放心交给桂系?于是便分别成立了徐州“剿总”和华中“剿总”,任命刘峙、白崇禧分任总司令。
刘峙被重新启用,是老蒋再也挑不出与白崇禧资历相当又忠心听话的人了。仅此而已。
这段历史,文史资料与传记中多有记载,大Ⅴ萨沙先生又是如何无视,却把赵锡田通共入狱与此硬生生扯到了一起。
说到淮海战役蒋军失败的责任问题,最大的责任人是老蒋,这一点没问题。
但刘峙真像萨沙所说,“刘峙在淮海战役的作用很小”吗?
当然不是。
在战役第一阶段我军追击围歼黄百韬兵团的战斗中,猪将军再次送出了“神助攻”。
黄百韬兵团覆灭的原因有很多,例如被果粉吹嘘的假名将过河竟然忘了架桥,但在我华野、中野四面八方的攻击下,刘峙惊慌失措,采用“猪的战术”,急于向徐州收缩兵力,不顾黄百韬兵团安危,把李弥13兵团调往徐州,致使黄百韬兵团失去掩护,就是刘峙的又一次“神助攻”。
对此,13兵团第8军少将副军长周开成(后任军长)的回忆见下面截图:
其实,刘峙在战役中的槽点不止这一个。就在战役期间,蒋军战地视察官李正先就汇报了刘峙的一系列指挥错误。
萨沙先生关于淮海战役双方兵力的描述,看了之后我乐了:这不就是网上果粉们抹黑淮海战役的“历史发明”合集吗?
(萨沙先生原文)
萨沙先生说:“其实稍微对战史有些了解的人”如何如何,看了这个为猪将军正名的雄文,犯了那么多常识新错误,本来还想再写一写的念头就打消了。
结语:
为猪将军正名也好,为果军开TUO也罢,注定是个不能完成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