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若真的架空历史,让晚几十年成名的赵国名将李牧出战,能否改写长平之战的结局呢?不可否认李牧的军事能力极强,但即使李牧指挥长平之战,赵国的结局可能也不会有多大改变!原因如下:
其一,秦赵整体实力相差太过巨大!长平之战之时,秦国与赵国的整体实力相比根本就不是一个水平,秦国的实力强过赵国太多!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秦国军队在长平与赵军对峙时,仍然能从河东(今山西南部和河南中西部),抽调青壮组成新军,从赵军壁垒的后方,切断赵军的粮食后援,形成对长平战场的赵军合围。而同时期的赵国,几乎全国中青年都已经送到了战场,根本没有能力再组建新的有生力量开辟新战场!
其二,赵国卷入长平之战,缺乏足够的理由支持!
长平之战的起因,是因为秦国与韩国开战,韩国战败后将长平所在的郡割让给秦国,之后郡守想拉赵国下水,遂与治下官吏共同投向赵国,赵国属于摘秦国击败韩国的果实!造成的结果是,赵国国内有相当一部分反对赵国出兵之外,更成功的将秦国朝堂和民众机怒,秦国对赵国用兵,可以说是上下同仇敌忾!
其三,长平之战对秦赵两国的新质是不一样的!
秦赵两国看似在长平进行战略决战,但实际上对秦国而言是对外大兵团作战,对赵国而言却是举国战略决战!
长平之战后期,赵国基本上已经将本国年轻的一代都投入到了战场,而秦国虽然后期从河东郡紧急组成新军,但这并非是秦国可动员的全部力量。秦国其实还有其它方向的战略力量没有调动,其中现在位于四川的秦国巴蜀郡,以及早就纳入秦国版图的楚国故地江汉平原等地,这些地区仍然没有进行紧急征兵,若战争需要,秦国还可以从这些地区募兵增援!
其四,长平之战后期已经演变成秦赵两国的国力消耗比拼!
长平之战后期,赵括之所以能够代替廉颇出任赵军主帅,有一部分原因是秦国的离间计,而最主要的原因是赵国已经到了山穷水尽地步,青壮年都在长平前线作战,国内粮食生产缺乏足够的劳动力,而且前线粮食和后援供应消耗极为巨大,赵国国内已经无法继续提供足够的粮草供应,因此,迫切的需要一个能够主动出击且短期打赢战争的将领,赵国的迫切结束战争的需要程度远超过秦国!因此,赵军才能成为主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