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是离今天的我们最近的一个朝代,荧屏上经常有很多清朝的影视剧,剧中的人们都光鲜亮丽,优雅十足,但这其实是一种艺术的美化,真实历史中的场景远远没有影视剧里那般美好。
清朝末期,相机传入了中国, 但有条件照相的人大都是达官显贵,。过所幸的是当时有一位来自法国的摄影师,他在走街串巷间拍下了很多照片,记录了清末时期真实的社会面貌。
摄影师阿尔伯特
这位来自法国的摄影师名叫阿尔伯特,他出生在1860年法国。因为家庭十分贫困的原因,阿尔伯特在忍饥挨饿中度过了他的童年,10岁那年他又目睹了母亲被饿死的场景,这给他的内心根植了对于金钱的强烈渴望。
长大后的阿尔伯特漂洋过海去了南非做淘金生意,成功赚到了一大笔钱。完成了财富积累后的阿尔伯特因为少年困苦的经历,加上当时世界各地动荡不断,内心便萌芽出了和平主义的思想。
为了践行心中和平的理想与信念,阿尔伯特花重金雇佣摄影师团队,开始奔波在世界的各个角落,记录当地的社会百态和风土人请。阿尔伯特希望利用这样的方式来唤醒人们内心中对于和平的思考与追求。
阿尔伯特的世界之行持续了二十多年,这期间他和他的摄影师团队拍摄了七万多张照片这些照片后来被存放到他的档案馆中,成了研究那个时代真实面貌的重要资料。
1909年,阿尔伯特和他的团队来到了中国,期间他和他的团队跋山涉水走过中国大江南北的各个城市,用镜头去记录下了清末时期最真实的社会面貌。
如果没有这些珍贵的照片资料,我们就只能通过前人的传述和史书来了解这一时期,即便是描述再完备,也比不上照片来得震撼,而且史书基本上都是只记录帝王贵族们的生活,很少有对市井小民的描写。
所以阿尔伯特的拍摄的照片的艺术新虽然不高,但是其的历史价值却无可估量。
死气沉沉的清末
阿尔伯特镜头下清朝的各个角落都呈现出一股死气沉沉的暮年景象。北京城里的街道不比影视剧里那样整洁干净,路两旁的建筑虽然高大又气派,但是路却是坑坑洼洼的黄土路。车辆和行人走过,留下深深的车辙,仿佛让环境里都飘起了一层土,如果到了雨天这样的路想必一定会泥泞不堪。可以说那时北京城的路还比不上上世纪农村的土路。
路两旁还有各种各样的摊贩,但摊贩看起来十分简陋。在那个民生凋敝的年代,这些摊贩也大都是艰难求生。
街上的普通百姓大都身上布满了补丁,穿着褴褛的衣服在为生活奔波。可很多时候即便是他们再努力工作,也依然填不饱饥饿的肚子。路边随处可见光着脚的乞丐和小孩,他们的目光偷露着难以言说的绝望。
与水深火热生活的百姓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时的上层人士。
穿着华丽的旗人贵族女子走在街上,身后跟着仆人,头上盘着看起来都厚重的旗人发型,脚下踩的也是影视剧里的那种花盆底,只是他们的面容远不如影视剧明星扮演的那般漂亮,无论体态还是面容,都流露着一种呆滞的气息。
路上官员的马车和轿子行过,前后往往跟着一大堆侍从,他们所享受一切的是普通百姓难以企及的奢望。可以说,当时的整个社会都处处都偷着一种死气,一种麻木又毫无灵魂的死气。
背后的原因
自1840年起,清朝政府就逐渐在一次次战败中沦为了列强剥削人民的工具,腐败的政府无力抵御外敌,只能割地赔款以求苟存,而政府上层的官员又不会去劳动,所以巨额的赔款只能由当时的百姓承担。
当时的很多农民都没有自己的土地,只能做地主的佃户。而不掌握知识的农民也只有种地这一条出路,他们日复一日过着被压榨和剥削的生活,经神面貌上变得如同行尸走肉也不足为奇了。
很多活不下去的困苦百姓选择起义,加上当时的其他天灾,国内就多出了无数乞讨的流民。
这些流民乞丐中还有很多孤儿小孩,他们唯一的财产只剩下身上的布满破洞的衣服,连一双像样的鞋子都没有。运气好的乞丐们可以靠着乞讨勉强为生,运气不好的只能成为路边的冻毙饿死的枯骨。
与生活在水深火热的百姓相比,皇宫里慈禧太后的生活而慈禧太后在宫中的生活却奢靡至极。慈禧非常喜欢水果的味道,但又不能时刻吃水果,所以就在房间里摆放了很多新鲜的水果,只为了去闻水果的味道,而这些水果在坏掉后就很快换上新的。
每次吃饭,御膳房要给慈禧准备几百道菜,而这些菜慈禧往往都只吃一口,有的甚至尝都不会尝。
清末因为各种赔款加上天灾,国家财政已经十分窘迫,内有黎民困苦,外有强敌窥探,而且还要历史中千年未有的变局。但衣着光鲜的慈禧不会去体会这些,只想利用苟存的清朝继续压榨百姓,维持她那奢靡无比的生活,所以将其称为中华的罪人真是一点都不为过。
结语
兴衰沧桑,繁华悲凉,一切都已化为历史的尘埃。从摄影师留下的照片中,我们看到了历史的悲哀与无奈,那时古老的城墙像是一把枷锁,重重的缠在当时的中国人身上,缠在止步不前的中华文明之上。
清朝末期,康乾盛世早已远去,国家也走到了暮年时期。清朝的最后几十年,是清朝历史乃至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刻。所以当时才会有一波一波的革命者们掀起反抗的浪潮,用鲜血和牺牲换来了今天的繁荣安定。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