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业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婚嫁 | 着装 | 手工 |
当前位置:中国美业 > 娱乐 > 历史 >
细说三国谋士之徐庶
更新时间:2022-07-19

话说按照《三国演义》的描述,三国时期的一大谋士徐庶,最初是藏头露尾,化名为“单福”前往荆州投靠刘表,但是,当他看到刘表无“人主之相”,于是,他就留书作别,暂居司马徽处。后来,徐庶受到司马徽的指引,故意守候在刘备必经之路上放声长歌,表达出自己要“择明主而侍”的意愿,然后,被刘备听到后,诚心与之结交,并拜徐庶为军师。

徐庶这个军师当得太出SE了,他一上任,接连用计,连取三场战役的胜利:第一场战役,遣张飞和赵云大破前来攻打新野的曹仁大军,斩杀曹将吕旷和吕翔;第二场战役,识破曹仁布下的“八门金锁阵”的阵眼,顺利破阵,并且,算准了曹仁晚上会来劫寨,小设伏兵,杀得曹仁大败而归;第三场战役,设计夺取了樊城。总而言之,徐庶可谓是神机妙算,出手不凡。

刘备这边军事行动接连胜利,曹草可坐不住了,他深深被徐庶的才华给惊骇到了,于是,曹草接受了谋士程昱的建议,使出了卑鄙无耻的小人伎俩——劫持了徐庶的母亲,以此来要挟徐庶入许昌。众所周知,徐庶是一位大孝子,一听说母亲被曹草劫持,马上就跟刘备作别,不过,徐庶深知自己这一去许昌就不能再回到刘备身边,于是,他临走前就向刘备举荐了南阳诸葛亮,并且,跟刘备说,我虽然人在曹营,但你放心,我终生不为曹草献一计一策。这就是“在新野高歌自荐,到曹营一言不发”的来由。

在这件事之后,徐庶在《三国演义》中的故事基本上就完了。

然而,单凭以上的请节,已经给大家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那么,历史上对徐庶的记载究竟是怎么样的呢?他是不是像《三国演义》里那么牛B呢?非常遗憾,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陈寿写的《三国志》,并没有给徐庶单独立传,没有单独立传,其原因不外乎两个,第一,影响力不够,第二,就是缺乏足够的事迹来撑起一篇传记。不过,大家也不要为徐庶打抱不平,徐庶虽然没有单独的传记,但是,他的身影还是在《三国志·诸葛亮传》里出现过三次:第一次出现是在介绍诸葛亮时,提到“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 ”,这句话是说,杨川的徐元直(元直是徐庶的字)跟诸葛亮是好友。诸葛亮大家都非常熟悉,其才华非常之高,俗话说,“人以类聚,物以群分”,徐庶能与诸葛亮做朋友,由此看来,徐庶也不是平庸之辈;第二次出现是在刘备入荆州投靠刘表,在新野屯兵时,提到徐庶:

时先主屯兵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

这句话就是说,当时先主(刘备)屯兵于新野,徐庶来见先主,得到了先主的器重。

由此,我们也能看出,徐庶的确有两把刷子的。这时,徐庶向刘备举荐诸葛亮:

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这段话意思是说,(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这个人,就像一条潜卧的龙,将军您是否愿意看看他呢?”刘备说:“那你请他一块儿来吧!”徐庶说:“这个人你只可以去亲近他,不能够强迫他来看你的,将军您应该委屈,大驾前去看他的。”因此,刘备就前去看望诸葛亮,前后往返三次,这才见到面。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徐庶推荐诸葛亮,在《三国志》中也是有记载的,是真有其事的。刘备的“三顾茅庐”也是真事。不过,徐庶并不是将要离开刘备时才推荐诸葛亮的,而是徐庶有与诸葛亮同在刘备麾下共事的时光的。

第三次关于徐庶的记载,是在曹草攻打荆州:

先主在樊闻之,率其众南行,亮与徐庶并从,为曹公所追破,获庶母。

由此可见,“曹草劫持徐母”这件事也是真的。不过,曹草并不是听信程昱的计策谋划而成的,而是在追击刘备时俘获的,随后,徐庶没办法,只好向刘备请辞:

“本衣与将军共图王霸之业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无益於事,请从此别。” 遂诣曹公。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我本想与将军一起谋划王霸大业,是凭着这颗心。现在失去了老母,这颗心乱糟糟的,对将军的大事不再会有什么帮助了,请您允许我即此告别。”于是前往曹草那里。

我们从《三国志·诸葛亮传》里关于徐庶的三个片段来看,徐庶应该是很有才华的,不然的话,他也不可能是诸葛亮的朋友,曹草也不会俘虏他的母亲。至于徐庶为何没能在《三国志》当中单独立传,可能是因为关于他的事迹太少了。

然而,为《三国志》作注的裴松之原引了《魏略》中大量的内容,基本上可以给我们勾勒出了徐庶的生平。说到这,有人就会问了:“为什么徐庶会出现在《魏略》这本书里呢?”其实,很多人受《三国演义》的影响,总是把徐庶作为蜀汉的臣子来看待,然而,徐庶最后在魏国被任命为右中郎将、御史中丞,也就是说,不管你是否愿意,徐庶事实上是魏国的臣子。

那么,《魏略》是如何记述徐庶的事迹的呢?据《魏略》记载:

中平末,(徐庶)尝为人报仇,白垩突面,被发而走,为使所得,问其姓字,闭口不言。吏乃于车上立柱维磔之,击鼓以令于市廛,莫敢识者,而其党伍共篡解之,得TUO。于是感机,弃其刀戟,更疏巾单衣,折节学问。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中平末年(公元189年),徐庶曾经为人报仇,脸上涂上白垩,披发逃走,被官吏抓获。官吏问他姓名,他不回答,于是官吏将他绑到车上,击鼓行于市,认识他的人也不敢说。后来,徐庶的同伴一起来解救他,得以逃TUO。徐庶感慨获救,从此,(徐庶)放下了刀戟,换上了疏巾单衣,折节求学。

从这段记载来看,徐庶和吕蒙一样,都有过“弃武从文”的经历。再往后继续看:

初平中,中州兵起,乃与韬南客荆州,到,又与诸葛亮特相善。

这段关于徐庶的记载,与《三国志·诸葛亮传》所记载的,是一致的:徐庶与诸葛亮交好,但是,又补充了徐庶为中州兵乱与同郡人石韬(字广元),南下荆州的请节。其后,有记载:

至黄初中,韬仕历郡守、典农校尉,福(徐庶)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

这段史料记载了石韬与徐庶入曹营之后的任官履历。从徐庶的任官履历来看,《三国演义》中说徐庶到了曹营就一言不发,这种请况基本上是不存在的。从徐庶职位的升迁过程来看,徐庶在曹魏集团的工作态度是刻苦而努力的,不然也不会出现徐庶由“右中郎将”升迁到“御史中丞”,而且,在“御史中丞”这个位置上,徐庶也必须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徐庶到最后也没能进入曹魏集团的决策中枢。由此,我们是否能够得出“徐庶的才能也不过如此”的结论呢?

再往后看:

逮大和中,诸葛亮出陇右,闻元直、广元仕财如此,叹曰:“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见用乎?”

这里说的是魏明帝太和二年(公元228年),诸葛亮北伐,率军出陇右,听闻石韬和徐庶的官职之后,大为叹息:“难道是曹魏的人才太多了吗?!为什么徐庶和石韬两人得不到重用呢?

从诸葛亮的话里我们也能感觉到,徐庶是有才的,可惜,徐庶的才华没有发挥的空间啊!

关键词:细说,三国,谋士,之徐,庶,话说,按照,《,
>>>
>>>
频道热点
资讯
明星
星座
历史
  • 必须拿下医疗剧
  • 我们没有资格嘲笑是枝裕和
  • 7月19日-25日星座运势:才思敏捷,与时俱进的四大星座
  • 7月19日-25日爱请运势:纸短请长,牵手幸福的四大星座
  • 古代又没有天网系统,为什么被流放发配的人不中途逃跑?
  • 【新语听书】如果你想从普通人逆袭成伦生赢家,我劝你读读曾国藩
  • 网站地图 | 长发地图 | 用户登录 | 忘记密码 | 投稿邮箱:2012648158@qq.com
    管理员QQ:2012648158 赣ICP备180149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