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汉盛唐”是大多数人对中国封建王朝的认识,提起大汉王朝,人们会想起“文景之治”这样的盛世,会想起汉武帝时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然而,你不知道的是,汉朝时依然有很多奴隶,而且很多都是自卖为奴!
两汉奴隶盛多
两汉时期的奴隶数量很多,分为官奴隶和私奴隶两种。翦伯赞先生认为两汉时期的奴隶数目:“大抵平均几十个人才有一个奴隶。”按当时的人口来算,大约是一二百万的奴隶。胡寄窗在《 中国经济思想史》、宁可在 《 试论中国封建社会的人口问题》中认为, 汉代 “官私奴婢合计人数恐不会少于二百三十万人”。
马克垚认为, 汉代 “全国当时的私奴婢四百五十万人, 加上官奴婢, 可能有五百万。 综合以上数据看来,两汉时期的奴隶数量应该在二百万到五百万之间,两汉时期人口最多时不过五千多万,这样的奴隶数量确实很多。
官奴隶属于政府,自然为皇家、朝廷服务。官奴隶的主要任务是分配皇家所属范围养狗及其他禽兽,历史记载“太仆牧师诸苑三十六所, 分布北边西边, 所郎为苑监, 官奴隶三万人,养马三十万匹”。
史书记载张良家僮三百人,这是在秦末汉初之时,要知道张良出身韩国贵族,爷爷辈和父辈都是韩国的国相,有家僮奴仆很容易理解。而我们看看后世的相关记载,王商之奴千数,史丹僮奴千数,这两人都是外戚出身,王商是王莽的叔叔,史丹是元帝、成帝之间的外戚。
除了权贵,豪富之家也是如此,比如东汉末年资助刘备的糜竺、糜芳,史书记载糜家为东海豪族,“祖世货殖,僮客万人”。汉初张良出身贵族之家,只有三百人,西汉时贵戚权臣已达千数,而到了东汉末期,已经上万了。而且不仅仅这些贵族、豪强,就是普通的中产之家,每家也有三五个奴婢可以使唤。
为何两汉有如此多的奴隶
农民在无可聊赖中,首先是出卖耕地,出卖耕地后生活不免更苦。其次只有出卖妻子乃至于出卖自身(如此则算赋、更役负担皆免)。此为汉代奴婢盛多之来源。——钱穆《国史大纲》
很显然,在钱穆先生看来,汉代奴婢盛多的原因很简单,农民为了逃避赋税、更役而自卖为奴。这看上去似乎有些很难让人相信,因为我们知道汉初奉行“轻徭薄赋”、“休养生息无为而治”的国策,百姓怎么会有沉重的负担呢?
不论是中学历史课本上,还是我们读诗书,都认为汉文帝是一个贤德的帝王,把田租从“十五税一”降到“三十税一”,更甚至有几年直接免除田租,这看上去是一项对农民特别有利的政策。事实也的确如此,汉初的田租的确不重,但除了田租,农民还有其他的负担。
除了田租(就是税),封建社会的百姓还需承担算赋(后世的人口税)、更戍(兵役)。虽然汉朝百姓的田租较低,但算赋并不低,汉代是15岁至56岁的每年需要交120钱,7岁至14岁需要交20钱。汉武帝为了对匈奴作战更是增加算赋,导致很多地方出现“生子不举”的现象。
除了田租、算赋,更戍更是让老百姓喘不过气。汉朝更戍包括中央政府的“正卒”,时间为一年;边疆戍守,所谓“天下人皆值戍边三日”,意思是说所有成年男子每年应该为国家守边三天,如果不去的话可以出钱代替。要知道古代交通不变,走到边境耗时日久,所以大多都出钱。
另外,地方上还要求百姓每年需要为郡国服一个月的劳役。如果不去,也可以交钱两千雇人代替。所谓五口之家,授田百亩,当时极为低下的生产力,100亩土地产出如何能够承担起如此繁重的税赋和劳役,所以普通农民往往苦不堪言。于是只好卖地,最后连自己也卖了。
因为自卖为奴之后,不需要再缴纳人口税,也不需要再服更戍之役,因为主人会承担这些。所以相比于自耕农,还是为奴为婢生活更能过得去。比如大将军卫青,就是出身公主家的“骑奴”,而且能够大量豢养奴婢的往往不是权贵就是富商,所以就出现了土地兼并的现象。
随着时间的推移,权贵富豪们更加的积累资本,反过来导致土地兼并,藏匿人口的现象愈演愈烈,所以国家慢慢的都收不到赋税了,然后政府加税,这样一个恶新循环,只会导致活不下去的百姓揭竿而起,天下就此陷入大乱……
参考文献:《汉书》、《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