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红SE记忆·缅怀革命历史
《 红SE记忆 - 红二 、红六军团革命故事 》
为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开展,机励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大力弘扬长征经神,碧江区委党史研究室携手碧江区融媒体中心推出“红SE记忆—— 红二 、红六军团革命故事”栏目,讲述红二、红六军团革命故事,展现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经神。
红SE记忆|这支部队大不同
红SE记忆|这支部队大不同
这支部队大不同
红三军进入黔东活动的消息,使土豪劣绅大为恐慌,各地纷纷成立“防共委员会”“剿匪后援会”等反动组织和武装。同时,他们还大造舆论,诬蔑红军是“青面铁牙的猛兽”“一烧二杀”“共产共妻”。由于黔东山多路险,交通闭塞,消息滞后,兼之群众对红军无从了解,历年来兵匪横行,百姓不堪其苦。因此,国民党的反动宣传也曾M或了不少群众。
红三军向黔东的进军途中,为宣传群众和武装群众,沿途散发了《中国工农红军的任务和纪律》,向人民群众广泛深入地宣传红军的宗旨:中国工农红军就是苏维埃政府的军队,也就是工人农民自己的军队。红军的任务,就是为推翻帝国主义国民党政权而战,为工人农民的利益而战。
红军每到一处,纪律严明,秋毫无犯,说话和气,买卖公平,访贫问苦,打富济贫,并在街头巷尾书写标语,广泛进行革命宣传。就这样,红三军以自己的言行,消除了群众的疑惧。人们惊异地感到:“这支军队大不同”。顿时丢掉了“怕”字,四出“避乱”的群众也纷纷返回家园。于是,“仁义之师”的赞誉不胫而走,“打富济贫的队伍来了”的消息很快传遍黔东。
1934年5月初4,红三军到达沙子坡,正是吃早饭的光景。红军先头部队与当地民团任锡坤部发生接触,民团一触即溃。抢声一响,部分群众因反动宣传的欺骗,急忙外逃藏匿。红军战士赶忙打招呼:“老乡,不要怕,我们同穷人是一家”,“我们是打富济贫的队伍”。部队驻下后,立即把街道打扫得干干净净。凡借住的民房,事先征得房主同意,绝不仗势强占。军部驻扎在文世忠家,贺龙军长的床就铺在文家堂屋的左角,煮饭就借用文家的锅灶。那几天,文家老小六口人与贺军长等一起吃板,不用开钱。有一次,文世忠上坡干活晚回,军部还专门为他留了饭菜。文世忠感到全家“白吃”过意不去,便抓了些自己做的酸菜给红军,但管理人员坚持不收,最后只好付钱买下。红三军离开沙子坡,军部人员把文家里里外外打扫得非常整洁,管理员还请文世忠仔细查点了一下,看是否有东西被损坏和失落。
红三军买卖公平,说话和气,并常常款待卖柴卖菜的穷苦农民。不几天,沙子坡一带的农民不仅不害怕,还把洋芋、四季豆等挑到官塘去卖给红军。红军除按市价购买外,还招待吃饭。司务人员热请地说:“老乡,你尽管吃,不要怕”。因而有些农民开玩笑说:“红军做的是赔本生意”。
红军战士经常帮助群众劳动,栽秧、栽苕、薅包谷、挑水、推磨、舂碓,样样都干。有一次,印江独立团团长兼政委张均望路过红木树和小角庄半坡遇到农民在栽秧,他二话没说,卷起裤脚就下田帮忙。张团长一边劳动,一边宣传革命道理。群众生怕把张团长累坏了,一再叫他休息。张均望却说:“红军和穷人是一家,自家人受点累没有啥!”。
8月中旬,红三军开往木黄一带,相机歼敌。有心的群众不明真相,纷纷躲藏。阳坝农民王永成的耕牛在慌乱中无法带走,心想耕牛落在当兵的手里,不杀即卖。殊不知几天后回家一看,不但牛还在,而且依然油光水滑。原来这是红军战士天天经心喂养的结果。地茶农民杜万年听说有军队来了,赶紧隐蔽,丢下一窝猪崽无人料理。老杜满以为这些嫩猪崽非饿死不可,结果非但未死还吃得圆滚滚的,活蹦乱跳。木黄农民王文安的柴火被红军战士烘烤衣服烧掉了一部分,等他回来揭开锅盖一看,不禁惊呆了:锅里放有一堆米,还有一张纸条,大意是说米抵柴价,深表歉意。新业农民周永连家的粮食被红军吃了一些,他却在罐子里发现了几块银元……红军真是我们穷人的军队!
凡红三军足迹所至,到处刷写了保护工农、除暴安民的标语。在印江县兰克兴隆香树坪,当年红九师政治部写下的“红军是工人和农民的军队”,“红军不拿工人农民一针一线”,“红军是替穷人找饭吃找衣穿的军队”,“红军是为消灭地主阶级,土地还农民的军队”,“取消国民党的一切苛捐杂税”等标语,至今还历历在目。在印江县刀坝滚基坪一座龙门上,至今还隐约可见一条标语:“红军不拉夫,不筹饷、不要农民办招待”。落款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九师政治部制”。正因为如此,各族人民把红军视为“救星”,看成是自己的子弟兵,无比热爱,进而踊跃参加红军。
这支部队大不同
本期整理: 刘斌
《伟大的远征》
供稿:中共铜仁市委党史研究室
图片:网络
发布:铜仁市碧江区融媒体中心
未完待续
请关注微碧江,下期将继续推出
【 红二、红六军团革命故事】
监制:田 赛
审核:宋国平
编辑:龙春霞
校对:田爱丽
美编:杨志湧
我们一再坚持做得更好,只因有您关注
收藏指数★★★★☆ 就差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