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赵立波
作为汉武大帝刘彻早期最重要的武将卫青,他出身卑微,靠什么迅速崛起,并因此成为征战匈奴的战果最大的一位?当历史风云席卷了不为人知的往事;当长河只留下涛声,后人偷过苍茫的史书却只能听到一阵阵的叹息。
卫青画像
秦末汉初,北方游牧民族匈奴乘中原混乱之际,南下侵袭。汉朝初年,因实力不逮一度发生“白登之围”,刘邦险些被匈奴抓住的危险事件,至此大汉王朝全面与匈奴妥协。公元前141年,16岁的刘彻即位,此时汉朝迎来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国力已很充实。“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则民人给家足,都鄙仓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百钜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众庶街苍有马,阡陌之间成群。”除了建国七十年后的综合国力显著提高外,年轻皇帝的进取经神为帝国涂抹上一股阳刚、健壮的青春SE彩。
汉武帝影视形象
一、卫青自己感叹,“人奴之生,得勿笞骂即足矣,安得封侯事乎!”,如此低度规划的他如何逆袭成为横扫匈奴的大将军?
卫青,字仲卿。是汉武帝三大将中起用时地位最低,成功最早,成就最大,封爵最高的一位。他曾以七战七捷,大败匈奴于漠北,解除西汉以来北方严重边患的最大威胁。而卫青如何从出身卑微的的出身,连自己都十分不自信的请况下成为大将军,并一步步取得赫赫战果,在其晚年恪守为将、为臣之道,与汉武帝实现完美的君臣之谊。
相关影视画面
卫青是平阳后家女的私生子,青少年后由养父郑季带回家让他放羊,这段凄苦的经历让卫青的新格显得特别自卑,同时培养了其刻苦刚毅的新格。此后这位青年将领的成长得益于两个女人,一位是平阳公主,“为侯家骑,从平阳主。”另一位是他的姐姐卫子夫。在平阳公主的运作下,其姐卫子夫得到汉武帝的宠幸,因此卫青也相随入宫“给事建章营”,由此卫青改变了此前低度规划的人生。甚至在入宫后,卫青依旧缺乏自信,这种天然的自卑与其出身不无关系。
影视画面
一次一个相面的对他说:“贵人也,官至封侯。”卫青大笑说:“人奴之生,得勿笞骂即足矣,安得封侯事乎!”正因此,清代的史论家赵翼在他的书中对武帝提升的三大武将给予了极大的蔑视,认为“汉武三大将军(卫青、霍去病、李广利)皆出自Y贱苟合,或为奴仆,或为倡优,徒以嬖宠进,后皆成大公,为名将此理不可解也。”赵翼作为清代文人,这种观点似乎有影色满清之嫌,同时也说明了他未能站在大历史高度对卫青等人的出现予以重视。从本质上来讲,这反映了汉武帝的用人不拘一格,不论出身的大气风格,也正因此成了武帝一生中最辉煌壮丽的诗篇。自远光二年的马邑之战,至征和三年发起最后一次燕然山远征,四十余年间,武帝倾全国之力,发动了对匈奴的十五次远征,其规模之大,气魄之雄伟,在世界军事史上都十分罕见。尤其以大胆培养使用卫青,打出了一个好的开始,因此也成就了卫青的封侯之路。
影视画面
二、卫青初战告捷,军功越大,人却越谦抑,以实际行动诠释为臣之道。
卫青拜将之前,汉与匈奴进行过数次交锋,但均未获得胜利,最关键原因之一就是缺少将才。元光五年(公元前129年),汉武帝经过周密准备,派以李广、公孙贺、公孙敖、卫青四人同日拜将,并各率万骑出击匈奴。对于卫青拜将,汉武帝是慎重的,是站在整个战局通盘考虑作出的决定,是他经过十年观、培养后的决策。这次出征,又是在同等条件下出击,这说明武帝对谁是帅才心中还没底,通过实战最终由战绩选出,可谓大手笔的选人艺术。最终李广全军覆没,只身逃回,公孙敖丢了七千骑,大败而归,公孙贺不遇一敌,无功而返。
匈奴人
只有卫青杀到龙城,斩敌七百,凯旋而归,这对于长期被匈奴困扰的汉武帝来说,已经是莫大欣慰,故对卫青“赐爵关内侯”。三年后,匈奴右贤王大举入侵,卫青率军,以迅雷不及掩耳的夜袭,大败右贤王于河套地区,取得了有史以来的大捷。汉武帝收到信息欣喜若狂,派人将大将军因送到他的军营,即军中拜卫青为大将军。并封三子为列侯,卫青谢而不受。此后,,卫青正式成为节制各路的统帅,由此也开启了第一勋臣之路。功劳越高,卫青就越低调,甚至对于处置下属均报之汉武帝,避免“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僭越。在处理部下苏建大败的责任后,许多人都建议将其斩杀,以此树立卫青的绝对威望。卫青却认为“不应因树立自己的威信而斩杀大将,即使苏建当斩,也必须奏请天子裁决,做人臣的又怎可擅自专杀于境外?”此后部下对其越来越敬畏。写到这里想起明代袁崇焕,且不论他与MAO文龙的对错,单就擅自诛杀MAO文龙并不知会崇祯帝,由此埋下了战败并僭越的被杀伏笔。
汉军
如同一道道波澜壮阔,虽然成为大将军,节制所有将领,卫的人生水面却青却越来越谨慎平静。他平生从不结党,更不养士,认为只要做好臣子尊法奉职就可以了,只要“为将号令严明,对将士爱护有恩,对同僚大度有礼,位极人臣而不立私威”,才能在如同高难度的脚踩钢丝般的险路保持不倒。卫青作为汉武帝第一位战将,其战功之外,在他的影响下,逐渐走出了霍去病等将才,全面扭转了对匈奴作战的主动态势。从二十五岁开始,这位青年人首次带兵出征卫青爱护兵士,同甘共苦,最终在漠北之战,征伐千里,横扫大漠,一吐大汉近百年的憋屈之气。
相关画面
据史书记载:“青仁,喜士退让。”终其一生,汉武帝对其格外喜爱,而卫青也做好了为臣、为将之道。正因为卫青文韬武略,智勇双全,严于律己,为维护大汉的安定和统一作出了突出贡献,汉武帝为了表达对他的礼遇,让其在死后随藏在汉武帝的茂陵之侧,其墓形很像匈奴境内的庐山,象征他生前的赫赫战功和高风亮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