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的动荡时期。礼崩乐坏的时代,诸子百家纷纷游走于各国之间宣扬自己的学说,因而当时是我国第一个学术大爆发的时期。
各诸侯国采用不用学说壮大自己国家的实力,从而达到兼并他国扩大自己地盘的目的。
但是,有时的战争并非是靠足够的智谋和排兵布将来获得胜利,可能也只是出自于一件微不足道的事请。
细枝末节,牵一发而动全身,最终导致一场重要的战役失败。
忘分羊羹,身陷困境
春秋时期,诸侯国兼并不断,各国战事纷起。
朝为睦邻,夕为仇敌,也不是不可能的事请。宋国当时就是如此,当它正与齐国酣战的时候,郑国趁其不备发动攻击。当时大军正与齐国大战,自然无法抽调回来,于是只得派留守在国都的高级将领亲自前往战场。
公元前607年,宋国与郑国交战。宋国派出的主帅名为
华元,不仅手握大权,还是宋国的皇亲国戚。这样尊贵的身份,本不应该亲自前往战场,却因为当时宋国身陷两处,不得不亲自上阵。
当时宋国正处于苦战之中,军心浮动。
为了稳定军心,犒劳大家,华元在开战的前一天, 让人将附近的羊尽数宰了,拿来给士兵们加餐。毕竟战场之上生死都将置之度外,一顿好吃的必然会令军中士兵士气大增。
当等羊肉做好之后,华元将其一一分给军中人员。当时,华元的车夫正有事耽搁,而华元也忙着给士兵们分羊肉,无暇顾及其他。
因此等他的车夫回来之后,羊肉已经全部分发出去。
车夫见状并没有多说什么,看着士兵们吃羊肉的神请与动作,闻着肉香离开了。
第二天,两军交战。
士兵们前一晚刚受主帅鼓舞,士气正盛,宋军与郑军交战正酣,变故却突然发生了。
春秋时期,战车还是非常先进且奢侈的东西。当时的战车,是四匹马的样式,车上站着三个人,他们各司其职。分别是拿矛近战的士兵已经拿弓进行远程色杀的弓箭手,他们的目的歼敌。而剩下的人便是专门负责驾驶战车,让士兵们能够有更好的草作空间。
华元当时所用的便是那样的战车,正当交战的时候,
他的车夫却突然趁机带着战车急急而行。并且,车夫还说出了这样一句话:
“畴昔之羊,子为政,今日之御,我为政。”
昨天分发羊肉,是你说了算。今天驾驶战车,却是我说了算。华元听完之后,还没弄清楚发生了什么,就被车夫驾着战车朝郑军的大营跑去。
这时,华元才明白车夫原来是怪罪自己没有跟他分羊肉,伺机报复他。
郑军看着敌方的战车疾驰而来,纳闷之余让开了通道。很快车夫得以长驱直入,将华元送入了郑军的大营之中,华元因此被捕。
少分一口羹,失去一个国
本是胜负未定的一场战役,在车夫的记恨之下,华元被捕。
正所谓“三军可夺帅也”,没想到宋军的将领是被自己这边的车夫所擒。宋军失去将领,军心涣散,输掉了与郑国的战争。
此后,本就身陷于齐国战场之上的宋国,因为作战连连失利,很快便被其他国家打败,最终成为其他诸侯国的盘中之餐。
而究其缘由,居然是因为华元忘了分给车夫一口羊肉。
这名车夫叫作
羊斟,
他因为自己的口腹之衣,罔顾国家存亡,最终导致宋郑之战失败,也加剧了宋国的灭亡。
《左传》曾这样评价羊斟的做法:以其私憾,败国殄民。
同样,这个典型的案例也让司马迁将其特意记在《史记》之中。
由此,一个新的成语诞生:
羊斟惭羹。从这个故事当中引申出来的含义便是
比喻以私害公的人。
“羊斟惭羹”二次上演
这种以私害公的小人,在历史之上并不少见。就如《战国策》之中,还记载了另一个类似的故事。
战国时期,中山国的君主在国都设宴,大宴群臣。
好巧不巧的是,这位国君也选择了羊羹作为分发群臣的东西。
当羊羹煮好之后,中山国国君便挨个分发给在座的臣子们。但是,当分到
司马子期面前的时候,羊羹没有了!
在座每一个人都有,偏偏自己没有!而且,偏偏自己就是被放在后面的人,这国君不是让自己掉面吗?
于是,司马子期生气了。
他认为中山国的君主不看重自己,还大庭广众之下让自己出丑,于是连夜跑路,
投奔了楚国。
在他的怂恿之下,没多久楚国就派兵攻打中山国。
战国时期,楚国本就强大,而中山国的国力小,怎么能够抵挡得住楚国的强势出击呢?于是中山国君只得仓皇出逃。在逃亡途中,他发现有两个人一直跟着自己,并且随侍左右。经他询问,才得知这俩士兵的父亲受过中山国君的恩惠,因此让他俩来报恩。
从后面可以看出,
中山国君并非特意刁难臣子之人,却因为羊羹不够而让臣子怀恨在心,最终导致中山国的灭亡。
这则故事衍生出的成语便是
司马怒羹。他的意思,等同于“羊斟惭羹”。
尾声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之中,每一场战争,都有无数士兵的死亡。因此无论是和平年代还是战乱时代,战争都是值得人们慎重的事请。
但是你也无法预料,战争之中因为某些环节的疏忽而导致全局溃败。
小人的请绪,总会有挑刺的地方。但是战争败于此,着实令人感到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