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之中,天下大权皆集于一人之手,即当朝天子。
正所谓伴君如伴虎,即使曾经为朝廷做出重大关系,是天子身边的重臣,其最终的命运依然在皇帝的一念之间。
最为典型的便是明朝初年朱元璋一系列铲除老臣的行为。尤其是
李善长,明朝开国功臣之一,大明政权建立之后更是位极人臣。
然而,当其势力威胁到皇权的时候,即使胡惟庸都没了十年了,也能被朱元璋以其相互勾结而治罪。
权臣不一定会是一块免死金牌,更有可能是一道催命符。越是有才干有能为的臣子,深居高位之时越想给自己留后路,就比如在安史之乱中功劳卓著的郭子仪,又或是乾隆时期屡次与其上演蹬鼻子上脸戏码的
张廷玉。
很多人都不太明白,张廷玉身为三老元老,身为汉臣却能配享太庙,何故在乾隆时期多次惹怒乾隆,导致“晚节不保”呢?
或许,他并没有我们所认为的那么愚蠢。
平步青云,深得宠信
张廷玉自入仕开始,他的一生便顺风顺水,
即使是乾隆最宠爱的大臣和珅,也无法与他的仕途相比。
康熙三十六年的时候,已经二十六岁的张廷准备参与会试去朝廷之中大显身手,
但不巧的是,那年会试的总裁官是他的父亲张英。
换做是别人肯定觉得稳了,但张廷玉一身才华,不能让父亲的身份让自己的光环出现别样的SE彩。于是他放弃了,又过了两年,张廷玉才再次参加会试,考中进士。那时,张英已经被拜为相。
张廷玉的烦恼就是,在父亲的加持之下,他的官途,几乎没有一点坎坷,
以至于不能体验一下其他人苦苦挣扎的心酸历程。
当然事实并不是这样,张廷玉本身没有一点功夫傍身,也不会让康熙对他予以重任。
虽然康熙时张廷玉的政治才能就已经显露出来,但是与之前的老臣相比还是差一点的,因此
张廷玉人生的高光时刻还得从雍正时期开始。
雍正在九子夺嫡之中胜出后,不禁感慨幸好康熙最后只剩下八个和自己争夺皇位的皇子,不然他会更加辛苦的。
于是,雍正上位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巩固自己的统治,为此必须得选几个心腹之臣
。前康熙杰出人才,恩师张英之子,还有什么比这更能打动雍正的吗?
张廷玉的人生就此走上巅峰。
雍正刚即位不久,一系列尊贵的头衔就加诸在他的身上了:太子太保、翰林院掌院学士、保和殿大学士、吏部尚书等,甚至还亲自帮雍正筹划军机处。
要知道,自从军机处设立之后就成为真正的决策中心,汉臣比例少得可怜,可最初负责创建的,就是汉臣张廷玉。
雍正时期,张廷玉享受了所有荣光,甚至雍正死的时候还将其视为托孤重臣,允其配享太庙。以至于乾隆时期,张廷玉荣光加身,在朝堂之上成为一人之下的存在。
奉旨行事,无过即功
然而,纵观张廷玉的仕途生涯,我们会发现,他其实也没做什么太多的事请。康熙时期最值得称赞的是他为人清廉,善于整顿吏治。雍正时期,他所做的事请基本上都是雍正安排好了,再让他奉命行事就行。
也就是说,张廷玉虽然聪明,但一不是开国功臣,二没有什么壮举,怎么就成为清朝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文臣兼汉臣了呢?
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为人“乖巧”,也就是他善于揣测圣意。雍正想他怎么做,让他怎么做,他就能怎么做,绝不多做其他无用的事请,这对雍正而言,有个朝中权臣诸事按照自己的意思承办,从来不惹是生非,不正是他最理想的状态吗?
张廷玉自然也知道自己被委以重任的原因,于是君臣之间就显得格外默契。
但是,
一朝天子一朝臣,等到了乾隆时期,张廷玉也就深知自己迟早会成为乾隆加强皇权的障碍。
屡呛乾隆,永保后世
乾隆即位以后,张廷玉多次被留京总理事务,甚至被赐予三等伯爵。
但是张廷玉惶恐啊,曾经雍正让他身居高位还能理解为雍正需要他的作用,
而乾隆越是捧他就越让他感到害怕。
站得越高,摔得越惨,张居正不就是这样的吗?于是,张廷玉想着法子降低自己的地位。
这不,人老了就是容易固执己见又守成对吧:开辟取士之法?不可以啊皇上。均田限田,这行不通的皇上!
果然,乾隆开始不满了。
张廷玉的死对头鄂尔泰没了,新的大臣
讷亲取代了他,这更让张廷玉深刻体会到世事变迁的意味。
朝廷风险太大,张廷玉想要辞官回乡,
乾隆拒绝了,毕竟人走了势力还在,你功成身退让上面的皇上很尴尬的。
于是,张廷玉请求乾隆立手诏防止别人非议,乾隆:我能忍。结果好家伙,这么神圣的手诏,张廷玉就派他的儿子进宫谢恩?感觉被冒犯到的乾隆生气了,让人传令命张廷玉亲自前来,命令还没带到,张廷玉自己来谢罪了。
消息这么快,张廷玉果然朝中势力很大,乾隆生气了。就此,张廷玉的伯爵之位和配享太庙的资格都没了。
而后,乾隆的皇长子刚死,张廷玉又请求告老还乡,这时间挑选的如此经准,以至于乾隆都找不到留下他的理由,之后更是因为朱筌被坐罪,赏赐也被收回。
张廷玉怎么如此糊涂?封赏全无,最终只能告老还乡。
可是,和前朝下场凄惨的臣子相比,他的结局不是完美吗?
张廷玉死后,乾隆念及功劳依然让其配享太庙,成为大清唯一配享太庙的文臣与汉臣;他张家的仕途也依然顺利。张廷玉死后45年,四个儿子在朝中都成了举足轻重的臣子,
尤其是二子张若霭,还承袭了他的伯爵之位。
尾声
历来得以善终的权臣少之又少,他们悲惨的下场很大部分原因就是威胁到了皇权。如同张廷玉这般主动让出权力,退出朝堂风波的举动,又何尝不是一种明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