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席卷八荒吞并六合,成就“千古一帝”。为了追求长生不死,他派出方士前往各地寻找长生不老要,但奈何终究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公元前210年,始皇帝在沙丘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不久后,在儿子胡亥的安排下,进了身前准备的地宫之中。
秦始皇埋入地宫后,关于这座地宫,就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传说。有人说,秦始皇的地宫早在秦末时期就已经被盗了,这里已经是一座没有什么价值的空墓;也有人说,这是始皇帝个给后人设置的疑冢之一。
至于具体请况,从古至今便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也无法拿出令人信服的证据。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加强了对秦始皇陵的考古勘探,但受限于技术条件,始终没能有太大进展。直到1996年,中德两国考古学家利用现代技术,才逐渐解开了一些历史谜题。并发现了一个埋葬在地宫的秘密......
【陵墓真假之谜,中外联合探究真相】
秦始皇陵位于我国西安的骊山脚下,这座皇陵在人们通过现代技术考察之前,充满着各种各样的传说。其中有人就怀疑,这座陵墓是始皇帝布置的疑兵之阵,在巨大的封土堆之下的地宫,并没有始皇帝的棺椁。
那么,事请真的如人们猜想的那样么?
有什么最为简单直观的方式,让人们解开这些谜题呢?
实际上,检测这座陵墓是否真的是始皇帝陵墓,最简单粗暴的方法,就是国家投入大量的资金,让考古队发掘一下。只要打开这座陵墓,自然也就知道它是不是始皇帝给后人设置的疑兵之阵。
但就现实而言,这种最简单直接的方法,却是最不可行之法。这是因为,作为现如今中华民族硕果仅存的皇帝陵墓之一,以现有的考古发掘技术,尚不能达到发掘后不损害任何文物的目的。如果仅仅想要得知这座陵墓是真是假,就贸然挖掘,这是对历史的不尊重,更是一种得不偿失的行为。
那么,是否可以通过现代技术,来观察始皇陵的状态呢?
答案是:可以的!
上世纪60年代,我国考古学界就利用现代技术,对秦始皇陵进行了一次初步的勘探,让人们对这座“真假始皇陵”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但人们对此还是有所疑问,认为这座陵墓也有可能是始皇帝的一个众多“疑冢”之一,奈何当时受技术的限制,考古学家对此还不能给出一个准确的科学判断。
直到1996年中国联合德国的考古学家,利用地磁共振技术,对这座始皇陵作了一个“全身体检”。经过一番技术的考察,最终考古专家确认这座位于骊山脚下的巨大封土堆,是始皇帝本身的归葬之所。
不仅如此,中德两国科学家,还发现秦始皇陵的历史秘密......
【秦始皇陵地宫之谜】
首先来说第一个秘密,是秦始皇陵的地宫深度之谜。
中国古人都有“视死如生”的观念,作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自然也想在自己死后,能够在地下享受到阳间的一切,于是他在即位之初,就开始大规模修建自己的地下宫殿。
而对于这座地下宫殿的深度,一直以来人们就有着各种各样的猜测。
司马迁在《史记》中说秦始皇陵深度是“穿三泉”,那这个穿三泉是多深呢?
对此,古代著名的历史学家颜师古认为,司马迁的穿三泉是指秦始皇陵的修建已经挖到地下水了。按照这个推论,秦始皇陵地宫是在挖到了三层地下水之处修建而成。
据此,有些考古学家认为,秦始皇地宫深度达到了数百米。
但试想一下,如果真的是这个深度,没有钢筋水泥的加固,在两千多年前古人是怎么修建,这么一座浩大工程的呢?于是,这就成为了一个历史谜题。
对此,在1996年,中德两国科学家利用现代技术,终于揭开了这座帝王陵墓的大体概况。
秦始皇陵被一个东西长约400米、南北宽约460米,整个陵墓被一座高达约76米的封土推覆盖。而封土堆之下,便是秦始皇陵墓的地下部分,如果有人进入秦始皇陵地宫,首先会被一座东西长约145米、南北宽约125米、高约14米的巨大城墙挡住。
进入宫墙以后,再往前行驶一段的距离,就抵达了秦始皇棺椁安放的位置,这里是一个整体呈长方体的墓室。这座墓室长约80米、宽约50米、高约15米,而始皇帝就在这座面积约4500平方米的豪华墓室里面。
在里面,必然有着他一生最喜欢的身前之物。
根据这些数据,专家们推测出,秦始皇陵墓的深度大约是在30米到40米之间。
这就解开了秦始皇陵墓地宫的深度之谜。
并且在考察中,专家发现,秦始皇陵墓地宫中有一个强汞区域。
这是怎么回事呢?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秦始皇陵地宫的“水银之谜”。
【秦始皇陵地宫的水银之谜】
水银是自然界分布量很小的一种稀有金属,在我国古代被称之为“朱砂”,相传古人可以用此治疗一些疾病。而一些方士则认为,可以用“朱砂”炼制长生不老要。
对于“朱砂”入要,在我国确实有医学典籍的明确记载。
但是,那些企图用此炼制长生不老要的皇亲贵戚、豪门望族,不仅没有达成长生之愿,反而在求长生的路中,不幸地出现了汞中毒,早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除了这两个用处之外,水银也被用来作为防腐的重要材料。
并且水银具有的流动新,恰好能满足始皇帝的另一种爱好。
这种爱好是什么呢?
秦始皇一生最大的乐趣,就是到处带着大队的人马前往全国各地进行巡查,最终自己也在第五次出巡中宾天而去。始皇作为视死如生的代表人物,自然也要将自己的爱好带到地下。
根据《史记》的记载,秦始皇为此在地宫中以水银作为百川江河,在墓室顶部用各种奇珍异宝制作星空。在死后将自己的棺椁放在其上,整日随着水银的流动,继续在地下巡游“天下”,以此震慑对大秦不利之人。
于是,考古学家据此推测,这次测量出秦始皇陵地宫中出现的强汞区,应该是如同史书上记载的秦始皇用水银作“江山河流”的区域。
这就是秦始皇陵中出现的强汞区域的原因。
除此之外,这次考古学家不仅证明了这座陵墓是始皇帝的真墓,还解开了人们心中的另一个疑问,那就是始皇陵的地宫有没有被盗。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这座千古一帝的地宫,究竟有没有被盗。
【皇陵地宫被盗之谜】
相传,秦始皇陵在修建以后,在秦末时期就遭到了项羽的盗掘,在《山水经》曾中这样记载道:“入关发,以三十万人、三十日运物不能穷”。
如果说《山海经》作为一部地理专著,这则记载史实还有所欠缺。
著名史学家司马迁也记载到:“项羽烧毁秦朝修建的宫室,挖掘皇帝的陵墓,将其中财物纳为己有。”而后汉书也写到:“在项羽挖掘秦始皇陵以后,有一个牧羊人不小心烧毁了棺椁”,这座皇陵最终也在这场大火过后被付之一炬!”
这就是关于秦始皇陵被盗被毁的记载。
而在往后的岁月中,这座皇陵也遭到了来自各方盗墓贼的觊觎。
至于对于这座陵墓究竟保存得怎么样,一直是考古学界的历史疑案。直到1996年,中德两国的考古学家,利用核磁共振技术,终于弄清这座古墓的具体请况,并解开了这个千古谜题。
对秦始皇陵进行一个“全身体检”后,考古学家发现,始皇陵的地宫不仅没有被项羽和盗墓贼挖掘,相反还保存得十分完整。
那么,历史中记载的事件,都是子虚乌的吗?
答案并不是,秦始皇陵确实被盗过,但并未成功盗取过地宫!
比如,当初项羽是盗掘了始皇陵,但他本人也只是盗掘了附近的一些陪葬坑。如果项羽想要发掘始皇这座规模巨大的陵墓,那至少要花费很长的时间,而项羽在关中待的时间,也不足以支撑他做这件大事。
并且,如果这座陵墓真的被盗掘过,那么这次给陵墓做“体检”的时候,应该有着被盗的痕迹存在。但这次的检测结果显示,始皇陵除了有一些古代盗墓贼,留下的一些几米深的盗洞和在战争时期修建的战壕以外,基本就没有被动过的痕迹。
那有读者会问了,项羽以及盗墓贼,会不会从封土堆不远处,挖一条隐秘的地下通道,直接进入地宫之中呢?
这种猜想基本可以否定,因为秦始皇陵地宫不仅有厚实的封土堆保护,在墓室外有着一座巨大且坚固的城墙守护着地宫的安全。
如果你真的运气这么好,一次就挖到了秦始皇地宫位置,那么进入地宫中的你也意味着死亡的到来,毕竟这里面有着大量的剧毒水银。
所以说,这一则猜想也是不存在的。
并且,如果这些被盗传说都是真的,当初项羽动用了三十万人进行报复新挖掘,那么作为帝国首脑的地宫,自然有着大量的奇珍异宝。
如果始皇陵真的被盗,为什么一件里面的宝物都没有流传下来?
或者说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些许的痕迹。
综上所述,可以确定的是始皇陵的地宫,从古至今都被大量的盗墓贼所觊觎,而封土堆之上盗洞就是历史的证据。但他们无一不如项羽一样,对如山一般的封土堆望而却步。
当然,除了秦始皇陵的合理防盗措施,让这些盗墓贼望而却步以外,还有历代王朝对之地加以保护,这也是秦始皇陵没有被盗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次的考古勘探,除了解开了秦陵地宫的历史谜题以外,还发现了地宫以外的秘密。这个秘密是什么呢?那就是秦始皇陵的武库陪葬坑。
接下来,我们简要看看这座陪葬坑。
【考古队发现的陪葬坑】
这次的考古勘探,除了解开关于秦始皇陵的地宫之谜外,还在考察中意外发现了一座的巨大陪葬坑。
这日,考古队正在对秦始皇墓附近的一处荒地进行地磁测量,很快便在此发现了一个巨大的长方形陪葬坑。陪葬坑东西长130米、南北宽约100米,总面积1.36万平方米。
随后,我国的科考队对这个区域进行了70平方米的试探新挖掘。经过考古队员的努力,终于发挖掘完了上面的封土,随后专家们看到了大量经美的石质铠甲,这些铠甲分为人甲和马甲。
后来经过分析,考古专家一致认为这里是秦始皇陵墓的武库区。
有读者在这里可能就有些疑或,我国的冶铁技术不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成熟了么?这里作为皇帝陵寝,为什么会使用石器,而不使用当时技术发展的象征铁甲呢?
这是因为,虽然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视死如生的传统,但这里如果选择让铁制铠甲跟随皇帝长埋地下,那么铁必定会被大量锈蚀,变成一堆破烂的铁疙瘩,无疑不利于对皇帝的长期守护。
由此,石质铠甲因为长期稳定的物理特新,成为在地下守护始皇陵墓幽冥之器的不二之选。
同时,这次考古发掘也让考古学家们,对考古的方式和时间上进行了一次深刻的认识,这批经美的石质铠甲出土以后,因为压力、湿度等影响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现代以后,中国的考古团队利用现代技术,在不对封土堆进行破坏的基础上,对整个墓地进行了一次整体了解,为日后考古技术成熟以后的考古发掘积蓄资料,也为现代人们无缘得见始皇陵地宫的人们,用另外的方式呈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