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临猗教育】
本期《廉洁奉公的春秋名相—晏婴》,由临猗二中八年级312班李同轶为我们讲述。
廉洁奉公的春秋名相——晏婴
晏婴,字仲,谥平,也称晏子。春秋时齐国夷维人,齐国大夫。他是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以有政治远见和外交才能,作风朴素闻名诸侯。他爱国忧民,敢于直谏,在诸侯和百姓中享有极高的声誉。公元前556年,其父晏弱死后,继任齐卿,历任灵公、庄公、景公三世,为齐国昌盛立下了汗马功劳。
关于晏婴的故事许多人都知道,像“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入狗国者从狗窦入”等让人捧腹大笑。对晏婴善于辞令、幽默诙谐赞叹不已。最重要的是,晏婴虽然身为辅相,却大力倡导俭朴节约,并且身体力行“食不重肉,妾不衣帛”,以清廉节俭为齐人所称道,影响带动了整个齐国的社会风气。
晏婴苦心为民。齐景公召来晏婴请教如何兴国安邦。晏婴听后沉吟片刻,说道:“臣陪大王微服察访一下民请,回来后再议兴国大计,如何?”君臣二人来到京都的一个闹市,走近了一家鞋店。鞋店摆放着各种各样的鞋子,品种齐全,但是无人问津,生意清淡。齐景公有些不解,却见不少人都在买假脚。齐景公吃惊地问店主,店主神SE凄然地说:“当今国君滥施酷刑,动辄对人以刖刑,很多人被砍去了脚,不买假脚如何生产和生活呢?”回宫的路上,晏婴见齐景公闷闷不乐,知道刚才看到的那一幕对他刺机不小,于是说道:“先君桓公之所以建树了丰功伟业,是因为他爱恤百姓,廉洁奉公,不为满足衣望而多征赋税,不为修建宫室而乱役百姓;选贤任能,国风清正。君臣戮力同心,才取得了雄视天下的地位。如今大王亲小人,远贤良,百姓……”没等晏婴讲完,齐景公便打断了他的话:“相国不必说了,寡人已经明白了。寡人也要效法先君,光大宗祠社稷。”
晏婴守正清廉。晏婴不仅有卓越的治国才能,还以“管侈晏俭”之说,受到后人景仰。晏子虽贵为宰相,生活却极为简朴。史书记载“晏子相齐,衣十升之布,TUO粟之食、五卯、苔菜而已。”吃的是粗茶淡饭,穿的是粗布大衣。一天,齐国国君到晏子家吃饭,看到午饭不过是粗糠饭、颗盐、苔菜,说:“唉!相国家如此贫困,我却不知道,这是我的罪过啊。”晏子从容回答:“这世上还有不能吃饱的百姓,我能够吃饱粗糠饭,便是我的满足了。我没有高于别人的德行,却有这些食物,足见您的赏赐已经足够,我并不感到贫困。”齐景公打算赐给晏子一块封地来改善他的生活,晏子推辞不肯接受:“我很少听说一个人有了钱还能不骄傲,但我听说过贫穷却不感到遗憾的人。我就是这样的人。这是因为我把节俭清贫的生活当作老师,请您不要更换我的老师。”晏子力行节俭,不奢侈浪费,心心念念想着怎么样改善人民生活,怎么样尽忠职守,他不在乎山珍海味,更在乎的是百姓的饥寒冷暖。他节俭克衣、守正清廉,因为他清醒地认识到,厉行节俭,于国于家大有裨益。
晏子一生辅佐齐国三公,一直勤恳、廉洁从政,清白公正做人,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以自己的俭朴、胆识和威望,有力地抵制了宫室上层的腐化堕落,避免了许多劳民伤财事件的发生,对于遏制和改变不良风气起到了积极作用。以致大史学家司马迁在写《管晏列传》时,发出由衷的感叹:“假使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以古鉴今,晏婴节俭清廉、一心为民,让我们以“常思做人之道、常怀律己之心,常除非份之想”一起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