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徂徕山,汤汤淘河畔,悠悠燕语城前,有一个古老的村庄,是山东大学原党委书记张乐岭的故乡,泰安市人大副主任、 党组副书记胡化泉曾在这个村求学,特殊年代风云人物国恕连曾在这个村任教。
这个村有待考的无名王冢,这个村有北宋泰山先生孙复的后人、民国大军阀孙传芳的族人,这个村有康熙年间岁进士孙钰,这个村有传说的清末李姓道台,这个村有百年大集……
这个村的小学,宣统元年(1909年)正月创办,2005年停办,桃李满天下,张乐岭同志曾在这里就读,排行老四的他寄住族兄张乐耀家。后来,张乐岭同志考上泰安二中。1961年7月,20岁的他考入山东大学。
这个村就是山东省泰安市徂汶景区化马湾乡茌家庄。
据民国八年(1919年)《续修张氏家谱》载:“有明时自青州府益都县郑母店迁居茌家庄。”其中,山东大学原党委书记张乐岭的老祖伯玉公迁居泰安城,茔在岱道庵。
相传,明末清初的一天,张乐岭的老祖和亲家同时做了一个梦,一位“红脸”汉子督促他们赶快搬离泰安城避难。
张乐岭老祖复回茌家庄不久,李闯王大军攻破泰安城。张氏老祖认为“红脸”汉子是关公,为了报答“提醒”之恩,出资在茌家庄修建关帝庙。后关帝庙多次重修,茌家庄孙氏老祖廪膳生孙源澄曾于康熙55年(1716年)撰写碑文,这通石碑现在北庄村。当然了,关于“红脸”关公对于张氏老祖的“提醒”,只是美丽传说,没有科学依据。
据张氏后人介绍,张乐岭同志的曾祖父张昌基迁到王家庄,开发山地。“基”字辈是张氏第三辈,张氏辈序依次为:本炳基金淑乐焕,培镇清材照坊铭。洪林灿在锡永业,耀堂鉴法梃然增。
最近,笔者首次发现,茌家庄原叫时家庄,对于研究村史、乡史、乃至泰安史,具有一定的价值。
据康熙3年(1664年)彭氏石谱序:“州治东五十里许,有彭姓者环居於时家庄之左右前后”。石谱序由泰安州贡生厯(
lì)任邠州通判孙聨(lián)芳撰。据此,早在康熙3年,茌家庄就叫时家庄。
又据民国6年(1917年)和清同治年间老地图,在崔家庄与沙沟村等村之间,均有时家庄之名,与贡生孙聨芳的撰文吻合。
乾隆25年(1760年)《泰安府志》载,茌家庄地方为正东好义乡十四地之一,辖24庄,至民国年间,是政治、经济的中心,称为茌家庄地方,增辖32个村,历史上远比化马湾地位高。
据咸丰九年(1859年)《重修华严寺碑序》记载:“泰邑城东五十里,茌家庄地方自元至正年间,重修华严寺一座……”泰山红门有一通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茌家庄结会记碑》载:“邑东六十里茌家庄地方兴隆官庄,士璋赵公者素虔诚之心……”说明早在清朝中后期,角峪镇泉上村和兴隆官庄就属茌家庄管辖。
那么,时家庄为什么改名茌家庄?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误传。时家庄的“时”与茌家庄的“茌”及后面提及的池家庄的“池”谐音,误传为“茌”等字。直到现在,当地人念“茌”为“车”。包括过去老地图和老县志把化马湾称作“花”马湾。
二是外迁。时家庄以姓氏为名,时姓外迁等原因后,茌姓迁入或壮大,以姓改名茌家庄。现村庄无茌姓。
三是演变。据村碑记载,老辈相传,茌家庄高观像池形,故名池家庄,居中之因,又名中池。中池之外,还有上池和下池。后演变现名茌家庄。
四是区别。新泰市也有一个时家庄,为区别开来,改名茌家庄。新泰市的时家庄,即乾隆年间东南敦厚乡十地方之一,辖9庄。
综上所述,茌家庄既是山东大学原党委书记张乐岭的祖籍,又是他求学的第二故乡,经历时家庄、池家庄、中池、茌村等名字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