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457年,明代宗景泰八年,大太监曹吉祥联合左副都御史徐有贞以及武英候石亨一起打开了南宫的大门,而已经被软禁八年之久的明英宗朱祁镇在这一天正式昭告天下:“明英宗复辟了”。
然而这次复辟的背后却是一场音谋,因为在这之后不久,当年在北京保卫战之中扶明朝不倒的于谦于少保在这之后不久以“谋反罪”被杀,而他的家人也被流放,直到明宪宗朱见深时期才得以平反,而于谦的靠山景泰帝在“夺门之变”后不久也突然病逝了,至于这背后是不是明英宗下的黑手,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然而这就扯出了一个疑问,“夺门之变”时于谦任兵部尚书,手中掌握着京城的兵马,而且明朝的“神机三大营”在“土木堡之战”中很多都已经报销了,现在的“三大营”全都是于谦一手组建起来的,可以说当时于谦在军中的威望很高。石亨等人的行为不可能瞒得过于谦的眼睛,而且石亨等人发动“夺门之变”仅仅只有1000人,凭于谦当时的实力完全可以阻止这场音谋,而他也可以保全自己。
可是于谦最终什么都没干,最终明英宗复辟,而他自己不久也被处死,那么于谦为何会选择坐以待毙呢?
首先就是于谦身上的浩然正气是值得我们敬佩的,的确,当时如果于谦出动军队的话完全可以阻止石亨等人的行为,可是那么在这之后整个大明又会陷入一次浩劫之中。
明代宗成功登基之后已经尝到了皇位给他带来的无上权力,所以以至于明英宗回到了北京,明代宗都不肯归还于他,甚至怕朝臣和他联络将他关于南宫,不久之后为了自己的儿子还废了朱见深的太子之位,而明代宗和明英宗也因为皇位而正式决裂。
《史书》之中记载了:“于少保最留心兵事,爪牙四布,若夺门之变,懵然不少闻,何贵本并哉?”这句话说明了当时于谦的请况,说明于谦当时完全可以阻止这场夺门之变。
但是于谦最终什么都没做,为的还是大明。
因为于谦太了解明代宗了:假设于谦成功阻止了夺门之变,那么凭明代宗朱祁钰的心新,势必在朝堂之中又会掀起一次波澜,那无疑又是一场浩劫,很多的朝臣可能势必会无辜被杀,而南宫的朱祁镇也有可能新命不保。
于谦虽然是明代宗登基的“第一功臣”,可是他心中念及的还是天下,明英宗和明代宗之间的争斗势必会又一次将大明陷入血雨腥风之中,那么“土木堡之变”后的太平宁静都重新会被打破,而这对于天下百姓来说又何尝是一件好事呢?
其次就是因为景泰帝,虽然于谦是景泰帝登基的第一功臣,可是于谦当时是为了社稷安危才扶持景泰帝登基的,他心里明白景泰帝的皇位终究还是要还给明英宗的,因为明代宗登基是形势所迫,并非名正言顺,所以在景泰帝登基之初便约法三章。
然而,景泰帝在尝到了皇位带来的无上权力之后便不想再将皇位归还于明英宗,在这之后更是想废去朱见深的太子之位,而这一切都出乎了于谦的意料。
所以当朱见深想要废太子之时,于谦虽然没有明确表示反对,可是却也不予以支持。
不过天不遂人愿,朱祁钰的儿子不久之后就死了,而这一下直接就让整个政局变得动荡也更加扑朔M离。因为朱祁钰除了这一个儿子之外再无其他子嗣,皇位终归还是要回到英宗一脉。
所以在夺门之变时他选择按兵不动也是为了成全明英宗,明代宗重病,皇储之位空缺,当时除了明英宗之外再无其他人比他更适合坐这张皇位,因为这皇位本身就是他的。
“方徐石兵夜入南城,公悉知之”,但是于谦不为所动,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最终夺门之变发生了,明英宗成功复辟。
不过于少保也早已预料到了自己的下场,在接受审讯时,于谦笑着说:“亨等意而,辩何益?”一句话说明了于谦当时早已经知道自己会死,所以他不做任何辩解,最终于少保押赴刑场被斩首示众,至此大明的一盏明灯黯淡了。
然而于谦的忠义却至今为人们所传颂,因为他大明才能续命两百年,因为他宁可牺牲自己也要保全大明,否则整个国家就会陷入动乱。
当锦衣卫抄于谦的家时,连他们都哭了,因为除了一件蟒袍之外就是一把宝剑,家中竟无任何值钱的东西,身居高位却高风亮节,所以他的忠义一直为人们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