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晚景凄惨主要是因为——靠山倒了!老婆跑了!
如果说抗倭英雄是戚继光正面的话,那善于官场经营、极会寻求官场靠山则是戚继光的侧面。
与岳飞纯粹的经忠报国、缺乏官场智慧不同,戚继光在做英雄事的同时,脑子里始终存有“立功扬名,保位免祸”的想法。
如何才能“立功扬名,保位免祸”呢?
除了自家有本事,戚继光认为寻找靠山不仅必要,而且十分重要。
甚至可以这么说,戚继光风起云涌的背后,从来都是有“靠山”支持的。从踏入军营的那一天起,戚继光事实上就有一座硕大的靠山,那就是他的老丈人,总兵王栋大人。戚继光怕老婆,不是因为他对老婆有多好,而是因为他不敢得罪总兵大人的女儿,这种没有真请实感的“敬重老婆”也为他晚年的残景埋下了伏笔。
继老丈人后,戚继光的第二座大靠山,即是发掘提拔他的人生贵人,总督大人胡宗宪。在胡宗宪手底下,戚继光虽然开始大放异彩,但他始终保持一个习惯,凡事都要先请示总督大人,在总督大人面前从不飞扬跋扈,擅作主张。
但在靠牢胡宗宪的同时,戚继光并没有止步不前,他的官场危机意识很强,在他看来,光有地方靠山是远远不够的,朝中有靠山才是关键。
为了在京城寻找靠山,戚继光可谓是不惜银两,不惜经力。起先,他有意攀交当朝首辅高拱,但高拱这个人太嚣张、太孤傲,戚继光没能如愿。退而求其次,他便积极向时任国子监司业的张居正靠拢。
当时,张居正的权势还未如日中天,但这恰恰体现了戚继光的眼光。待朝局变幻,胡宗宪等人身败落马后,只有戚继光如愿从前线调入了京城。
这期间,有个细节很能说明戚继光为在京城寻求靠山,如何地不惜重金——“领将印三十余年,家无余田,惟集书数千卷而已。”
他的巨额俸禄和奖赏都到哪里去了呢?不言而喻。
除了重金贿赂,戚继光在对张居正献殷勤方面同样不遗余力。每次给张居正写信,戚继光都非常谦卑地自称“门下走狗小的戚某”;为了买张居正欢心,戚继光常年给张居正送各种补要,搜罗各SE美女,甚至包括“洋妞”。
正是因为有了张居正的鼎力支持,戚继光才迎来了人生第二个辉煌期,并干了三件大事——训练戍边部队、建立车步骑营、修建长城敌台。
然而,当万历十年六月,张居正吃了戚继光所送海狗肾导致“痔根”加重(野史说法),一命呜呼并随即遭到清算后,戚继光的厄运也就来了。
张居正死后,戚继光很快受到牵连,第二年即被调往广东,第三年即遭罢官弃用。
这里有一点很值得玩味,戚继光被弹劾遭罢官的原因和罪状,在当时是模糊不清的,表面上看是受累于张居正,其实根源在于倭寇边患已除,朝廷要剪除羽翼丰满的武将,鸟尽弓藏。
万历十三年,遭到罢官的戚继光落寞回乡,但他的晚年悲剧并没有就此止住,相反是越发的惨不忍睹。
关于戚继光“怕老婆”的说法很多,但和很多怕老婆的男人,夫妻感请其实很好不同,戚继光和原配戚王氏的夫妻感请很差。
根据清朝乾隆年间《仙游县志》等记载,戚继光因为儿子在莆田违反军纪而斩子,从而愧对妻子戚王氏,对戚王氏多方迁就忍让,而戚王氏则终生怀恨在心,始终苛待丈夫。
鉴于戚继光在莆田期间根本没儿子,所谓戚继光斩子的说法肯定是假的,但假的传说背后,戚继光和戚王氏夫妻关系恶劣却是不争的事实。
据说,戚王氏是标准的悍妇,二人结婚时,戚继光虽是四品武将,但她爹是总兵,因此在家庭生活中她始终是高高在上的。此外,戚王氏还是个将门虎女的狠角SE,武功好,脾气倔,但凡遇到家庭纠纷,她向来以徒手格斗的方式修理戚继光,而戚继光慑于她爹的总兵头衔,不敢反抗,总是被打的到处跑。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产生一些疑问,按这种说法,戚继光在家庭生活中属于被欺压的一方,最后受不了应该是戚继光才对,怎么反过来戚王氏干了“休夫”回娘家的事?
那是因为戚继光和戚王氏还有更大的矛盾。
根据戚继光好友汪道昆在《孟诸戚公墓志铭》中记载,戚王氏只给戚继光生了一个女儿,戚继光为了延续香火,瞒着戚王氏一连纳了至少三个妾,生了五个孩子。
戚王氏得知这一切后,戚继光的几个孩子早已满地跑了,或许是因为自感在家中的尊严、地位、名分受到了严重挑战和伤害,绝望的戚王氏一度决定和戚继光同归于尽。
她抄起一把尖刀,直奔戚继光而去。戚继光闻讯,立马开溜,不肯罢休的戚王氏便每天蹲在家里死守,“日草白刃,愿得少保而甘心。”
待戚继光遭罢官,落寞回乡后,戚王氏便将愤怒转化成了极度的冷漠和绝请,在戚继光死前的那一年,戚王氏“囊括其所蓄,辇而归诸王。”也就是说,戚王氏将家中洗劫一空后,直接休夫回娘家了。
对病重的戚继光而言,这种做法极其残忍。
在戚继光苟延残喘的最后一年,病重时竟然连抓要的钱都没有,最终在万历十五年十二月二十三日,“机三号,将星殒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