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眺三岔河口 (2022.5.1)
“三岔河口”与三条河的故事
作者 | 李传彬
一
冶源村东北约三里,有“三岔河口”,冶源村民简称“三岔口”或“三岔”。“三岔河口”西南侧的农田,有一部分属于冶源南村,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们家的承包责任田就在这里,我在这片天地里,洒下了不少的劳动汗水。1994年,我所在的煤矿设备厂,在离此地不远的胜潍特种水泥厂安装设备,与厂里的几位经理闲谈,也讲过这里的故事,所以对这里很有感请。
这个“三岔口”非京剧“三岔口”,京剧“三岔口”说的是宋代,在一处叫“三岔口”的旅店,因救三关上将焦赞,店主与杨六郎派来的人发生误会,夜间打斗的故事。冶源“三岔口”是石河、海子河汇入弥河之处,石河、海子河是弥河在冶源段的支流。
此地本无什么奇特,但有一些传说和故事在此处发生过。
卫星图拍照的三岔河口
古时传说,有水怪在此借大雨行洪之际,衣为害百姓。人们多次见过两只独角山羊状的蛟龙,在三岔河口咬汇处抵头,那洪水就断流陡涨,河水四溢,淹没庄稼。有的年代,蛟龙抵头出现在海浮山东面的弥河段,此段西有海浮山,东有丘陵,蛟龙抵头角斗,洪水立涨百尺,迅速回流,淹没上游村庄田舍,弥河东遂有村名“蛟斗”,后改为“焦窦”。蛟龙抵头为害百姓之事,幸亏东海龙王早有察觉,派员来检查监视,发现此请后,来员立刻现出代表龙王眼睛的两只红灯笼,训斥蛟龙,蛟龙便不再抵头,洪水退去。
民间传说老龙湾是东海龙王的后花园,当年是大禹在泰山之巅,朝东方搭弓色箭退洪水,一箭飞色穿此地,便与东海泉眼通。
东海龙王在老龙湾举办过生日宴会,龙王太子自渤海沿弥河逆流而上,到“三岔河口”时,沿老龙湾的排水河道入老龙湾。因是东海龙王太子经过的河,人们就把此河叫“海子河”。古时有人说老龙湾的风水好,可能要出一代天子,被当时朝廷了解后,为破此风水,特在老龙湾铸剑池西南开阔地带梅花山的西侧,俗称“万人坑”的高处,盖了戏楼,戏楼之上演的是帝王将相,从而把出帝王的风水压住了。
老龙湾戏楼(位于梅花山西端、铸剑池南侧山麓上,古楼建于明万历二年,历经400余年的风雨剥蚀,保护较好,大体无损。1969年秋被拆除。1996年7月重建)
二
抗日战争时期,在三岔口老石河桥附近,我八路军两次伏击日、伪军,打过两次胜仗。
1939年农历十一月,日伪军进犯冶源,100多名日军前头带领,伪军尾随。出县城向冶源进发,走到冶源北、“三岔河口”附近,被早已在此埋伏的我军一阵排抢,打死日军五六人,突如其来的阻击打乱了日伪军阵脚,仓皇败退,逃回临朐城。
1945年农历五月初十,鲁中军区二团在参谋处长胡奇才带领下,奉命解放冶源。当晚占领了海浮山制高点,包围了伪军炮楼据点。十一日晚始,又在此处设伏打援,击毙日军33人,活捉一名翻译官(据冶源健在的老人讲,日军占领冶源后,便强令老百姓在三岔口一带农田种水稻,老百姓称此地为“稻田”,伏击战打响后,老百姓就传“稻田”那里打起了仗。八路军胜利后,有多个多孩子相约到“稻田”捡过子弹皮)。五月十五下午,八路军攻克了伪军据点,冶源彻底解放。一首《五月十三雨涟涟,八路军一心打冶源》的歌曲,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冶源的妇孺老幼,皆会传唱。
1951年始,县里建设老龙湾灌区,新开挖一条提高了水位、沿冶源围子墙向北而流的新海子河,从此,老龙湾水灌溉了冶源村北、原杨善公社大量的农田,使旱田变成了自流灌溉田,大大提高了夏秋作物产量,实现了小麦单产过千斤。上世纪九十年代起,人们又用老龙湾水养起了虹鳟鱼、鲟鱼,老龙湾流入新、老海子河的水迅速减少,流到“三岔河口”的就更少了。
三岔附近的老海子河河道(2022.5.1)
上世纪八十年代,有南方人在海子河的源头老龙湾,沿湾北岸道路,建了龙形状的游乐场,人自龙头进,龙尾出,里面布局设施多为妖魔鬼怪,恐怖吓人,当地老百姓说,这是“南蛮子”来探寻老龙湾的宝物,要找机会盗走。“南蛮子”点子多,会看风水,专会盗宝。冶源西边鞍鞑山原有金板凳是被“南蛮子”盗走的,西腊山的两只金蜡烛,也被“南蛮子”盗走一只。现在又来觊觎老龙湾的宝物。人们说起来很是气愤。
过了几个月,有天夜里,一场大火,把龙形状的游乐场,烧了个经光,开游乐场的南方人非常生气,一跺脚走了,而当地老百姓拍手称快。
三
弥河是临朐人的母亲河,但在旧社会常常洪水为害。老人们常说,解放前,大雨行洪之际,弥河的水常淹到冶源村东的围子墙下,涛涛洪水望不到边,村东的东门叫“安澜”,人们把刻有这两个字的长方形石匾安放东门城墙之上,有镇住洪水之意。
弥河的“弥”字,有“满、广、久、远”的意思,夏秋音雨,洪水泛滥,弥望无际,因此得“弥河”之名(弥望:视野所及之处,谓阔远、宽大貌)。过去也有的写作“ 河”,这个“ ”字,经查,现代字词典里已经没有这个字了,人们已经基本不用了。
倒是1947年7月解放战争时期的临朐战役,国民党整编第八师师长(老百姓叫顽八军)李弥,因守临朐城有功,受到蒋介石的表彰,昌潍专区专员张天佐,提议将“ 河”改为“弥河”以志纪念。说明解放前用过“ 河”的称谓。
弥河发源于沂山水石屋附近,自发源地至冶源段为上游,河流径行于山丘区,河道迂回曲折,比降大,此段河长约56公里,九曲十八弯,民间有“冶源到九山,弥河过九遍”之说。弥河古名“巨洋水”、《国语》称“具水”、《唐书》称“米河”、清朝初期杰出的思想家、史地学家顾炎武称“朐弥”。说明“弥”字早就使用了,张天佐把“ ”改“弥”有牵强之嫌。
《唐书》称“米河”,感到也很确切,原河道沉积的白晃晃的河沙,如天赐白米状,与县城北的山名“粟山”,水、山之名可为搭配恰当。
新建的靠近三岔河口的石河桥
石河(为区别于寺头石河,也叫五井石河),发源于沂源县土门镇车厂,东北流,于水沟村北流入临朐县境,又东北流,在北店村东由左岸注入弥河,河长35.5公里,嵩山水库没有建设时,夏秋之际,石河洪水爆发,冲淹田地,冬春基本干涸。
“西南河东北流,不出公子出王侯”,就指的是五井石河,注入弥河的走向与风貌。民间说法是此地周围风水好,附近的村庄能出大名人或大官、或出奇人奇才。
三岔河口东北是孔村、胡梅涧、朱位、焦窦等村,冶源村在南,北店、洼子村居北。孔村胡梅涧,马家上了万,人口众多,人才济济,马愉在明朝高中状元。曾任原昌潍地区五井煤矿党委书记、后任山东省副省长的马连礼,出生于焦窦村。
新建的三岔河口上游橡胶拦水坝
而冶源的冯氏世家,可为文名满海右,前后200余载,称“文学世家”,文献记载明清两朝543年,临朐中34名进士,冯氏自冯裕始就考取了9名,明代散曲第一人冯惟敏,乡试中举后,虽然未考取进士,嘉靖四十一年进京谒选,被朝廷授涞水县令、曾任保定府通判,后归故里冶源,写了大量反映百姓生活疾苦的散曲和戏剧,史称明清散曲第一人。六世冯溥,康熙朝累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官居一品,民间称“冯阁老”。
民间有“姓冯的不提冯阁老,姓马的不提马状元”的说法,冯阁老可能是因为乡试在明做官在清、朝中为官处事圆滑之故,马状元传说是因为在朝中宴会上多看了皇帝娘娘一眼的缘故。看来玉有微瑕、人无完人,古今有之。
三岔河口附近弥河大堤上的美丽景SE
现在开车行走在弥河两岸、“三岔河口”,顿觉两眼一亮,面貌一新,忆往追昔,欣喜母亲河与“三岔河口”的巨大变化。
2022.5.27
李传彬,男,1956年12月3日生,中共党员,本科学历,冶源镇冶南人。1977年7月,在潍坊市五井煤矿参加工作。先后任工人、文书、技术员、党支部书记兼厂长、副矿长,矿长,改制后任董事长兼党委书记、总经理。临朐县政协第十届、第十一届特邀文史委员,临朐县诗词楹联学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