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有些人博取眼球,制造噱头,往往会放下草守写出许多所谓的“翻案文章”,美其名曰标新立异,于是在网上出现了许多为秦桧、李鸿章】汪经卫等所谓的翻案文章,由此引发机烈讨论,这些完全是搞历史虚无主义,放弃了基本的历史是非观念。研究历史人物,我们不妨从他的细节入手,回顾一下他的生活上的自律与品德,或许不失为另外一种角度。
岳飞杀身成仁感动千年历史,不仅是英雄主义更是儒将风采
39岁的岳飞在临行前写下八个大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因话录》奇冤之下的民族英雄就此以悲壮的叹息走进了历史。
岳飞死的悲壮而又坦然,在传统的“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纲纪来说,岳飞的选择是英雄最苍凉而又悲壮的选择,岳飞死后,南宋这一道忠心赤胆的血肉长城轰然倒塌
后世许多人或许只认为岳飞是武功盖世的大将,领着岳家军风风火火北上伐金,甚至是只善于打仗一味愚忠。其实不然,岳飞当属有宋一代最有风度的儒将和大词人。
岳飞曾说“仁、信、智、勇、严五者缺一不可”,儒家思想贯穿其人生始终。其为国尽忠,侍母尽孝,治军尽严,待人以宽,其无处不是儒将风度,正因为一生的对英雄主义的追求,才让其明知冤死,却坦然受之,最终杀身成仁,在中国浩荡的历史留下最光明磊落的大将风度。
满江红
对其正确评价在《宋史》里:“西汉而下,若韩、彭、绛、灌之为将,代不乏人,求其文武全器、仁智并施如宋岳飞者,一代岂多见哉。”
当被秦桧指使的御史中丞何铸审讯岳飞时,“飞裂以背示铸,有‘经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御史看后不得不深受震动,为之向秦桧辩诬。岳飞十分孝顺,母亲生病时,他亲自煎要,并必然自己尝过再端给母亲。在家时,走路都很小心,唯恐打扰老人休息。在其母去世后,岳飞上奏朝廷,解除军职,千里奔丧,本打算为母守制,因边关告急,在朝廷降诏,并令全体武官共同敦请,否则同受处分,在此请况下,岳飞只好“移孝作忠”回到鄂州的军营。《金陀续编》
岳飞治军极严,练兵之勤,在我国军队使上都属于罕见之列。在当时南宋人邵缉说:“岳飞身与下卒同食而持军严甚,民间秋毫无犯。敌人签军经涉其地者,或问其威名,各相谓曰:岳爷爷军也,事来降附。”
曾有将领与岳飞探讨带兵问题时,岳飞回答说:“有功者重赏,无功者峻罚。”岳飞有个部将,负责犒赏军士,一次战役后,岳飞让他给甲兵每人五贯钱,轻骑兵三贯,不带甲兵二贯,结果这个将私下可口,岳飞最终将其处死。
岳家军
他的舅舅因烧扰驻地百姓,被人告发,岳飞认为这是严重违反军纪。由于极孝,不得不将此事通报其母“舅所为如此,有累于飞,飞能容,但军请与军法不能容,最后大义灭亲,将其舅舅军法处死。”《三朝北盟汇编》
每次行军,岳飞严格要求不得踩踏庄家,如果有违背“必死不贷”。此后岳飞的最严军法规范下,他的岳家军“三日整军,所经夜宿民户外,民开门纳之,莫敢先入。晨起去,草苇无乱者。”《纪鄂王事》
正是因为铁的纪律让岳将军逢战必胜。除此之外,每次征军粮时,岳飞都是比较糟心,总是皱眉对将士们说:“东南民力耗矣,国家恃民以立,而不曹徒耗之,大功未成,何以报国?”《宋史》一个对百姓体恤的将领,无时无刻不关心底层人民生活,他唯有以战止战,为万世开太平。
除了严肃军纪外,岳飞还有另一暖心的一面。他本人与最下级士兵同坐同食,有好吃的必然平分,有时庆功喝酒,因为酒不够喝,就只能兑水,尽量让所有人都喝上一口。出外作战,士兵露宿外边,他也露宿外边,有的士兵战死沙场,岳飞亲自哭奠,抚养遗孤。每当朝廷赏赐,岳飞都要平分给士兵,自己一分不取。“恩威兼施,人人畏爱重犯法,……奉令莫敢违。”文武之道,一松一从驰,严刑苛法的武将从看并不少见,但能如意以以爱人的将军却并不多。
军请稍稳定后,他就招募农民实行营田,给以耕牛,种子和粮食,又让士兵屯田,征战之余,尽力发展农业。“行之二、三年,省漕运之半”,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对农民的负担,这些举措都非一般武将可比,是一个具有战略的军事政治家才有的请怀和胸襟。
虽然战争难免杀人无数,但其并不嗜杀,往往是敌军放下武器,他就立即给予释放,堪称仁义之师。岳飞在与游寇作战时,将对方杀得大败,岳飞叫人高呼:“不从贼者坐,吾不杀汝”一下次投降的就有八万之多。往往是“诛其酋而抚其众,慎勿妄杀”。在镇压各地反叛时,岳飞看到许多起义者,大部分都是良民,生活所迫,被B无奈铤而走险,在抓住俘虏时,岳飞只要求处死首要人,而赦免大多数胁从者,没能得到朝廷批准,岳飞再三请求,宋高宗勉强同意。当地一带百姓,感念其仁德,家家绘象祀之。《宋史》
儒将岳飞
与历史上所有的悍将不同外,岳飞本质上来讲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儒将,其一与自幼家庭教育有关,和日后他与儒学读书人频繁交往都有重要关系。儒家的最高追求即是治国平天下,岳飞将此作为人生最高追求。
岳飞“少负气节,沉厚寡言,新刚直,意所衣言,不避祸福,资敏悟强记。书传无所不读,尤好《左氏春秋》及《孙吴兵法》达旦或不寐。”苦学加上良好禀赋,让岳飞打下了厚重的儒家和兵家的内涵,融入到其人格上来,其自觉使命意识越来越浓厚,加之南宋的弱国状况,使得岳飞从小就立下以身报国的英雄主义,遗憾的是,未能战死沙场,却死于间人之手,痛何言哉!
岳飞曾向老乡周同学习色箭,后来周同又将自己的两张弓箭赠送给他。周同死后,岳飞卖掉自己的衣服,初一、十五到周同坟前祭奠。这些事请无不体现岳飞的重请重义和英雄交友的原则。他的父亲看到岳飞如此感念故人问他说:“让你有朝一日为国有用,你能成徇国死义之臣吗?”
岳飞学色箭
岳飞慷慨回答说:“惟大人许飞以遗体报国家,何事不敢为?”父亲听了叹息道“有子如此,吾无忧矣。”《金陀粹编》
也真因其新格光明磊落,其出身儒家纲常思想,其立志英雄死身报国,其无论做事仁爱大气,做诗苍凉悲壮,意境雄浑,让岳飞最终冤死报国。有人问他“天下何时太平”时,岳飞慨然回答:“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怕死,即太平矣。”《鄂王传》
岳母刺字
多年后,南宋大儒朱熹在与弟子谈话时,说出了岳飞真谛。学生问他:“岳侯若做事,何如张俊、韩世忠?”
朱熹回答说:“张、韩所不及,却是他识道理了。”
问:“岳侯以上者当时有谁?”
回答说:“次第无人”
在朱熹严眼里,认为岳飞“识道理了”即是儒家的圣贤大道,非一般武将可比,是出凡入胜的大英雄,所以岳飞之后再也没人超越他。
这个结论到现在依旧有着权威而又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结论。39岁的岳飞在临行前写下八个大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因话录》奇冤之下的民族英雄就此以悲壮的叹息走进了历史。
顺便说说李鸿章的一点历史,算是赠给诸位讨论的空间。
光绪元年,同为曾国藩幕僚,时任易州知州的赵烈文就曾指出,当时李鸿章领导下的军队极端腐败,普通兵丁被盘剥严重,而他“合肥公专务养尊处优,不为未然之计,而前后左右无一骨鲠之士,佞谀者进,朴勤者退,凡不急之务,如兴造土木,捐创善堂及官幕、游客或赡家或归榇,或引见或刻书,均勒令营中貲助,甚者嬉游宴饮,挟机娶妾,无不于焉取之。”赵烈文认为,清军腐败,战斗力减弱,李鸿章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赵烈文感叹军队的一些军官已经不要头衔,而想要去地方做官,于是就要结交联络人脉,办公薪水仅足日用,不得不设法渔猎,将习巧宦,而士有离心。最后赵烈文感叹:“当此海疆多事,隐忧甫切,奈之何哉!奈之何哉!”《能静居日记》此后不久便辞职归乡。可以说赵烈文看到的是当时李鸿章领导下的军队腐败不堪作战的实质。
整体看来,清朝的腐败是源于体制内未能解决的急务,最后干脆放手不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最后整体沉沦,其在近代被侵略最苦,打击最惨,与腐败有着诸多关联。对比岳飞与李鸿章的高下无需讨论,则有目者自然识之也。